央媒“三台合一”,人才得到有效融合
3月20日下午,一则撤销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即“三台合一”的消息刷屏朋友圈。直到3月29日晚上,“融合”信号还在持续发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郑岚,参加了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第五批20为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的新闻配音,央广播音员忠诚也相继担任了《新闻联播》头条的配音任务。
按常规来说,电视和广播的配音任务要求不同。而这两天出现的两大媒体人员“串门”现象——广播播音与电视节目播音齐上,实属罕见。以往广播、电视媒体分化的岗位使得人才能力较为专一,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个人业务能力需要拓展,播音主持用人的资源整合一直是一块硬骨头,它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需要考虑不同声音的协调度。如今,大多数广播电台主持人的业务素质很高,但是缺乏机会从话筒前走到镜头前;也有很多电视节目主持人太端庄,做广播可以加以改善。
很多播音员在职业技能方面缺少准确定位最适合自己声音岗位的技巧,很难把握声音与新闻的匹配度,需要在磨合中前行。“三台合一”便给这些播音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磨合”空间,既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找到适合自己声音的领域,又能为央媒提供更多在“话筒前”和“镜头前”都能驾驭的人才。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广播和电视这两个传统媒体巨头面临改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以“融合”的方式增强广播电视媒体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改革的重点议题,央媒率先创新,把第一步落在配音人员流通上。另外,一些广播电视共建的融媒体新闻中心还要求工作人员拥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的能力,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更好的对接。但是要实现人才融合,关键还是要提升从业者的媒介素养,使工作人员具有“跨越式”工作的能力。简单粗暴的融合,只能流于形式。
对于地市级媒体播音人员综合素养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效仿央媒的空间是一大疑问。绵阳电视台《天天800》主播乔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其实在媒体融合时代,这样的创新是符合发展的方向的,融合得好可以整合优势资源。主持人的角色互换是融合的一部分。但实际操作起来也是需要摸索的,毕竟话筒前和镜头前的状态有所区别!我对地市级媒体的效仿空间也存在疑问,但既然是摸索,谁也无法预测结果!。”
http://www.dxsbao.com/news/838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