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小队成员前往青海省门源县进行回族民俗及文化的调查。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社会实践小队曾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或许是由于网络舆论的错误宣传,调查问卷显示有一部分人对回族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此行社会实践小队的目的就是深入了解回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对这部分产生的偏见进行澄清,以及对回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调查。
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小队前往的回族居民生活的这个县——门源县,是一个比较贫穷的村落。当小队走在前往民宿的土路上时,就看到几个10岁左右的小孩开着电动三轮车要来帮小队成员接行李赚外快。到了村民家放置行李后,小队走访了多家村民,在访谈中,小队切身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朴与热情。
从村民们的衣着上看,大多数回族居民仍保留着我们所熟知的习俗特色,如男子戴白色圆帽、女子戴头巾等。但据小队成员的观察发现,村中仍遵循这一习俗的大多为中老年已婚村民,很少见到有儿童或青少年仍严格按照伊斯兰传统服饰穿戴的。小队成员讨论后,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大可能:一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回民逐渐汉化,年轻一代可能不再严格地将传统服饰当作一种需恪守的准则来传承,而是作为节日等盛大场合的民族服饰来纪念;二是回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也投入到了进城务工的热潮中,所以村中没有看到太多身穿回族传统服饰的青少年。通过与村民们的交流得知,这两种可能性均存在。反观汉族,我们的传统汉服,也在时代的潮流中逐渐让步于现代化提供的轻便的休闲装。
当天晚上,热情淳朴的村民们用回族传统的羊肉火锅招待了我们。在晚宴上,几位成员注意到,有村民在向前来游玩并借宿的游客们售卖酒,而酒与猪肉一样都是回族饮食中的禁忌。一位小组成员认为,这其实体现了回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逐渐磨合,同时也符合人们对回族的印象中善于经商的一面,这与前面小孩开三轮车赚外快有着相通之处。这也反驳了之前问卷中,许多人对于回族“一看见他人饮食禁物就要极力阻止,甚至是挨家挨户搜查禁物”这一错误认识。
而在与房主们的交流中,小队成员也发现,年纪较长的村民会一些基本的汉语,但与我们的交流仍有较大障碍;小朋友们却与我们交谈甚欢,能流畅顺利地用汉语交谈。这与回族聚居地的逐渐汉化有关。而与此并存的,是年轻的回民对传统回族文化的传承。他们与他们的父辈一样,爱干净,信奉伊斯兰教,兴修清真寺,庆祝开斋节等民族节日。小队成员认为,回族文化在时代发展中有传承、弘扬,也有发展与适应。但政府也应在对回族的传统文化如回族服饰等的保护上有更多的投入与创新,如鼓励有更多有深厚底蕴的回族服饰的设计与生产,把回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等等。
在路上我们小队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也就是“三个离不开”思想。体现在回汉关系上,我们需要相互尊重文化习俗,相互帮助,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进取。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把汉族地区和民族地区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出来,保护、传承与弘扬各自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洪欣卫、陈泽怀)
http://www.dxsbao.com/news/639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