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溪岸名师讲堂·纪要|范坚:大禅一粟——八大山人、沤道人书画艺术浅谈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张马正合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23年6月2日晚,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溪岸名师讲堂”非常荣幸邀请到范坚教授开讲。范老师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有很深的渊源,他是美院的退休老教授,同时也是师大的优秀校友,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美术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他在江西的书法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书法专业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他的书法也影响很大,在江西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题字,范老师还曾应邀赴日本、美国、中国台湾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及学术交流等活动。退休后,范老师依然坚持书法创作、收藏和相关学术研究,尤其是在八大山人、范金镛等江西文化名人的研究方面,已有众多建树。本次讲座的内容即是围绕八大山人和范金镛两位先贤的书画艺术做一个分享,讲座由美院副院长苏敉教授主持,以线下的方式展开。

主讲人范坚教授

今天非常高兴回到“娘家”,十年了,重上讲台,和同学们、包括我们的同事们在一起谈论艺道,我感到非常欣慰,感谢美术学院给了我这个机会。今天的讲座主题,八大山人大家应该都知道,是我们国内乃至世界级的顶尖大师。沤道人也许大家不是很了解,他叫范金镛,也是江西人,是晚清时期优秀的、杰出的工笔画家。这两位一个是写意,一个是工笔或者兼工带写,都有极高的书画水准,他们可以说是双杰。

我们首先从八大山人讲起。这是现在仅存的一张八大山人的画像《个山小像》。是八大山人49岁的时候,黄安平给他绘制的一张工笔画像。这张画像很精彩、传神,形态生动。原作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山人非常珍视自己这张画像,几乎没有看到八大其他的肖像流传下来。这张画有四五处他自己的题字,我们看他的书法题字,每个时期题的字都很不一样。比如上面的篆书,这应该当年第一次拿到这张画题的。他的行书风格非常接近董其昌。一张作品上不同的题字区别非常大,显示出风格的多样。看右下角的题款,以楷书为主,有点行楷的感觉,还带有早年他学欧阳询的风格。再看另一处,又是黄庭坚的书法味道。从这几个地方能说明,八大山人学谁像谁,但最后他没有停留在模仿,而是超越了学习对象而形成自己的面貌,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我们结合八大山人的生平谈一谈他不同阶段的作品。

我们知道八大山人是皇室后裔,他小时候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祖父和父亲都是江右的文化大家,八岁就能写诗,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在19岁的时候遭遇甲申之变,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随着不久,他的父亲也过世。这对八大的心灵有一个很大的震动,那种伤痛可能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古人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清兵到处追杀皇家的家族之人,他也是诚惶诚恐,不可终日,最后,从南昌逃到了奉新,剃度出家。他的出家是无可奈何,处于一种非常无奈的心情。为了保全自己,活下来要紧,他从头陀寺转到了耕香院,都在奉新,一呆二十多年。三年前(2020年)在耕香院发现两枚“雪衲”“传綮”印章,足以见证八大此期间的修行过程之一斑,这也是目前八大山人仅存于世的两枚自用印。耕香院这段时间,八大山人整个身心几乎都扑在佛禅里面,他研究佛教经典,修禅打坐。思考自己人生的过去种种,调整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件作品可以明显看出学黄庭坚,但又不是完全照葫芦画瓢,其中有“我”在,这对于我们今天学习书法很有启发。他的学习对象都是高手,不光是有名气,作品也确实影响很大。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就仅得其下。所以现在我们开始学书法,千万别学当代的,取法上一定要有传承。

图3行书山居诗作品,可以明显看出董其昌的痕迹,应该是八大山人早期学董作品,以至后人有评说没有董其昌就产生不了八大山人。董其昌的书画及南北宗理论对八大山人影响非常大。

图4八大山人 行书

八大盖“可读神仙”印的情况,一般不盖名印,可见八大山人对此印的重视

八大山人有方“可得神仙”朱文印(如图4),应是中至晚期开始用于其作品中。这方印章出现的时候,说明他的思想从研究佛禅以后,开始转入学道。由佛入道,相信这个世界有神仙,所以有了这方“可得神仙”的印。此后一直沿用至后期作品中。也就是说八大遵循的道禅合一之理念已自觉地融入心灵深处,在其作品中自然地随笔拈来。八大山人对书画的情感太深了,可以说是书痴、画痴,他只有在书画里面才能找到自己的心灵净土,得到一种安静和宣泄。所以他不可能丢掉书画。他念佛,研究佛理、佛法,如果真的像虔诚信徒那样,他就会抛弃很多世俗的东西。有人认为弘一法师是学了八大,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整个气息上他们是很相近,都很平淡、干净,不着烟火。但是他们在对待书画的态度上是不同的。弘一法师出家的时候,把绘画、戏曲、音乐等方面的爱好都抛弃了,最后弘一法师问他的老师范古农,书法可以留下吗?他的老师跟他讲,书法可以留,因为书法可以抄经、写经,在佛门里还用得上。所以书法最后一直保留在身边。

但八大山人跟他不太一样,八大山人对书画感情太重太深,根本丢不了。在八大山人的研究里面,好像有中国美院的教授写过一篇文章,其中说到中国的儒道对于八大山人的影响。文中就提到一个问题,八大山人在奉新耕香院20多年,如果是潜心、虔诚的,就像弘一法师那样的,全部沉下心来,研究佛法佛经,他就会抛弃整个绘画,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在上面苦练修为。幸好八大山人,他最后没完全沉入进去,否则我们现在就看不到几千件八大山人遗留下来的伟大作品。这次讲座题目主标题是“大禅一粟”,因为八大有句话叫“大禅一粒粟,可吸四海水,”可见禅的力量对他影响是很大的。正因如此,禅宗如无穷不竭的源泉,滋润着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登上无上清凉境界。真可谓“谁解其中禅粟味,笔外深藏妙有空”。综观八大山人与弘一法师作品之特质,八大山人以书画作为修行载体,其境界高远,意境简约,大道至简。其书画线条的圆润、清劲,充满禅之空灵韵味,达到圆满的“八大自在我”之境界。弘一法师学律宗,对自我要求严谨,放下了世俗的很多东西,对他而言书法只是一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在南山律宗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起到了挽救律宗衰败现状的重要作用。

八大山人的《书画合璧卷》这件是我想要比较着重讲的作品。该作收藏于日本私立博物馆泉屋博古馆,《安晚册》也藏于这家博物馆。这张画很特殊,跟别的画不一样。特别之处有两点:第一,画面的山水和题跋看不出直接关系;第二,山水和花鸟合在一卷中,这在八大山人的作品里面很少见。他的作品一般山水就是山水,花鸟就单独的花鸟,偶然加一些山石而已。但这张作品是整体的一个大构图,两只鸟,好像在对话,近山和远山连在一个场景里面。卷首,有李白《草书歌行诗》的长跋。这首诗八大山人很感兴趣,曾写过单独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明八大山人对这首诗特别感兴趣。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赞扬怀素草书,推崇到了极致,甚至为了崇尚怀素而贬王羲之、张芝、张旭。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

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八大山人为什么将它写在这样的一幅画上?一定是有他的想法,他不是突发奇想,而是非常理性的安排。我们再看作品的后半段中间上部,他题了一行自己的诗句,内容是:“净云四三里,秋高为森爽。比之黄一峰,家住富阳上。”这句诗才是他真正要说的话。黄一峰是黄公望,黄公望的画名非常大。他认为,李白敢那样推崇怀素,并贬低当时公认的大书家,现在这个年代没谁敢如此说,只待我来说,但是我很隐晦地说。就像释迦牟尼开悟成佛后讲的第一句话:“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不是狂妄自大,这个“我”不是小我,而是悟到了天道、宇宙的本体,这个本体就是大我。我们其实是在不断的修炼,把自己的小我去掉,找到那个本体的大我。这幅八大作品应该是他七十岁以后的作品,属于其晚期之作。

八大山人的画和书法作品对后世影响非常大,近现代的很多大家对他非常崇敬。八十年代初,学院派我赴上海进修花鸟画,我趁此机会,又报名上海画院唐云中国画学习班,暇时还荣幸作为唐先生家中座上客,几次在其“私密空间”观赏到八大山人诸多精品,聆听到唐先生侃侃道来八大精彩之处,一套八幅的山人花乌画册页悬掛唐先生卧床旁朝夕相处。近代大家黄宾虹先生说看八大的作品要跪着看,要像当年朝圣那样跪着。齐白石有一首大家很熟悉的诗:“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更有甚者,张大千早年极力模仿八大作品较多,以至后来传世八大作品中据悉还有一些张大千的仿作。潘天寿先生在晚年的时候,每每去全国各地博物馆,所到处即要问有无八大作品,甚至觉得,除此其他几无可观。潘天寿先生对八大山人画荷花的技巧很崇拜,因为明代的房间比较高,有可挂六尺甚至八尺作品的高度。如六尺的荷花,怎么画?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画的时候,线条在不断运动,巨大的尺幅中,笔不停流动,又要照顾线条疏密、整体构图,整个关系很难做到和谐。八大就处理得很精彩,堪称画圣。

综上所述,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贵族的身世并没有给他打来富贵安宁,在急剧变革的大时代下,为苟全性命,无奈遁入空门,又如禅道修行。经过思想上几次巨变后,心灵虚一而静,达到天人合一至高境界。

范金镛(1853-1914),字藕舫、沤舫,号沤道人。南昌新建县人,号心香室主,诗词书画皆工。在山水,人物,花鸟画上各擅其事,尤其在花鸟、草虫、走禽上品类广泛多样,风格清雅淡丽,回顾中国绘画史亦恐仅有。

范金镛跟八大的经历、身世等很不一样,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26岁考中进士,由于清末官员冗杂,根据当时的官吏制度,不得不在家候官。期间也常来往于江西、京城之间。近五十岁才候补到云南的一个县令,任上三载,由于性格与上司不和及身体欠佳诸因素,引病辞职,居云南昆明,任教云南师范学堂,其间取旧稿改良创作不少工笔画精品。是年奉调入京闲置(第七次进京)一年后辞官告老还乡归江西南昌,寓居东湖一小楼中,闭门习艺,读书作画其中。他工诗善画,早期喜欢宋元的工笔画,后学近人恽南田、蒋廷锡诸家。他勤加学习,苦心钻研绘画,吟诵诗词,在当时颇有名气,常以鬻画维持生计。

他早年的小楷,如图10,很明显欧阳询的风格。他的诗词很好,现有《心香室诗》四卷、《蝶梦词》一卷存世。此作内容值得一读,“过了番风今八九,淡如微云,养得胭脂透,万紫千红齐翘首。半开恰是娇时候,管领春光谁耐久。人为花愁花也如人瘦,笑把天香揉作酒,祝他富贵兼长寿。”他把祝寿写这么雅,换我们可能写得最多的就是“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行书如图11,斗方形式。大字行书如图12,四条屏大幅,范金镛的书法作品传世很少,如此大尺幅的四条屏更加罕见。

这个荔枝的颜色叫“西洋红”,“西洋红”这种颜料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它的珍贵程度比黄金还高,因为当时要从德国进口,量非常少。这说明范金镛当时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养活一大家人还能用这么好的颜色,一般人画不起这个西洋红,太贵重。和古人相比,在材料方面他们比我们讲究多,特别是有名的画家。我们要出好作品,没有好的墨纸笔,确实有些东西不好表现。八大山人的笔墨纸也是非常精良的,比如有一张八大的《松树图》,就藏在八大山人真迹馆。看他的用笔笔触,笔与笔之间清清楚楚,笔触全在,你说那个纸张多好。现在好东西太少了,太好的东西做出来要费时间,费精力,费材料。宣纸最重要的是檀皮材料,现在大多数以稻草代替,宣纸简直都不能称为宣纸了,叫书画纸。现在有专研宣纸寿命者言:我们现在所用宣纸的寿命最多不超过六十年。

范金镛的绘画在历史典籍中如艺海遗珠,被人们忽略或遗忘。今年正好是范金镛先生诞辰170周年,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在清末大写意比较盛行的情况之下,范金镛以这样一种细致的意笔、极费工夫的方式来创作,实属难得。范金镛的花鸟工笔画,我觉得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在晚晴民国绘画史上应该有他的一席之位。范金镛诗词集中所涉及的有关佛禅诗词有二十多首,并多有和禅道之人交往的文字。比如诗集中有“百端身外事,佛前一炷香”“小隐吾何有,因师得坐忘”“栖亩粟如隐士,还山云似高人”等诗句,可印证其对佛禅思想的接受。结合他作品呈现出的清逸,干净,灵动气息,可知他和八大山人一样如“大禅一粟”吸取无穷尽智慧养料,潜以黙化到自己的书画作品之中。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研究这位被埋没的大画家。

讲座结尾,主持人苏敉教授总结到,感谢范老师让我们领略到从八大山人到范金镛,从大写意水墨到精致入微的工笔画的魅力,感受到传统中国画的艺术高度,也同时了解了江西本土丰厚的文化艺术资源。随后是互动提问环节,有人提问范老师是如何将自己的收藏、研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和生活中。范老师回答这个过程也是一步步被学院工作所推着走的,有很多意外的地方,自己也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就是凭着兴趣、感觉和一点责任感去做了。还有同学对范金镛的书法感兴趣,问能否做一个硕士题目。范老师坦率地说做一个书法论文应该可以,但是做一个硕士论文,则可能书法材料上不足,因为他的书法作品不多,且大多都是题字。他表示若有需要,自己非常乐意提供相关的资料。最后史论系的周敏老师也谈了一些感想,他说到,能从这样一个讲座中听出范老师对江西这块土地的热爱,他花这么大精力、长时间地去挖掘江西籍的先贤,把范金镛这样一个几乎被历史淹没的人物及其艺术作品展现出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学术研究工作,还关系到如何处理自身生命与学术的关系,其中能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人文温度。这无疑也启发晚辈青年学者在选择研究对象上如何做考量。

最后,主持人苏敉教授代表学院为主讲人颁发纪念海报,整场讲座在师生的热烈对话讨论中结束。

(本纪要在讲座的基础上,为求内容的完整性,主讲人做了大量的增删调整工作)

文字整理:陈璐文字校审:周敏

编辑:潘星源 谢日胜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审核:熊吉生 高志标 胡园慧

http://www.dxsbao.com/news/6375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第十届“信院杯”校园书画大赛圆满举行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书画艺术……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杏花书院朗诵艺术活动周专场晚会

青春如同一首歌,它的内涵就是让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同时它又是一个梦,让你用坚实的足音将它羽化为现实的辉煌。我们的青春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省内外38所高校齐聚乌马河畔共襄公益盛会

5月14日-15日,由山西省学生联合会、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农谷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承办的山西省第五届“乡村振兴·青年先行&rdq……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以青春的名义相聚青藤 展翼起航

一个温暖的团队,一支有为的队伍,一颗进取的心,历经四季生长,犹如青藤般柔软坚韧、翠绿明媚。……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不悔相遇 不愿离去——西部志愿者杨伟浩写给母校的话

暮春之日,万物并秀,所有的生命都满怀梦想茁壮成长。回首过往,那些饱含满腔热血服务西部的志愿者们的激情不曾褪去。此刻,对于这些青年来说,或许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褪……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春风拂袖趁昭华 朝气蓬勃赢天下——浮生若梦 戏里结情

浮生短暂,人生如梦。感叹人生,是曾经没有过轰轰烈烈的壮举,觉得渺小,感到平庸;是现在重复简单的生活曲调,感觉烦躁。沉迷戏剧,幸福的暗淡光芒将会冲散七零八落的迷茫;梦想的沸腾……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素食行动之“Q仔厨房”第3期:用爱和美味开启纯素生活

味蕾遇见不同的食材的那一刻,才是最美妙的开始。5月4日下午,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青藤书院素食行动之“Q仔厨房”第3期带领大家亲手制作美味、品味素食、感受阳光的温暖,在青藤小院的厨……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戏剧节】命运互换下的灵魂

人生长路漫漫,但不过区区几十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又有着许许多多命运的转折点,而在这些曲曲折折的人生路途中,又有多少灵魂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就让我们走进戏剧节,探寻命运背……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花果山街道线下科普宣传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花果山街道线下科普宣传为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摒弃不良饮食习惯,传播科…

军容风纪铸铁律,青春磨砺展英姿

9月14日上午,湖南科技大学武装部副部长胡小虎、军训团办公室主任魏宇等军容风纪检查评委一行在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鹤、学工办…

清风鸣爱下乡路,炽光传情暖人心——乡村振兴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全会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署,秉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系统性、…

清风鸣爱下乡路,炽光传情暖人心——金融工作篇

青春的步伐铿锵志存高远,勇往直前青年的精神澎湃志气高昂,无畏无惧有这样一群青年学子怀揣赤子之心踏上“乡村振兴”的征途…

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热能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三下乡”社…

最新发布

喜迎新学期,开启大扫除 ——重庆大学“百名学子挂职计划”进行时
8月14日至8月16日,重庆大学“百子挂职”实践团来到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实践团成员刘旭洲是今年暑假刘么中心校唯一一位青年志愿者,他的身影出现学校校的图书室里、艺术室里、实验室里还有新的录播教室里,他…
“三下乡”——赏洞庭风光,品千年文化
“三下乡”——赏洞庭风光,品千年文化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在这个时间节点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相关实践恰逢其时、十分重要。作为…
作品展 | 本科《外国美术史》课程作业展示
作品展|本科《外国美术史》课程作业展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课程名称:外国美术史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任课班级:本科2021级美术学1-3班、绘画班(中国画、油画、雕塑)班级人数:120人授课教师:周敏、廖媛雨…
布楞沟红色教育基地发展调研报告 ——基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高山乡等地方的调研
布楞沟红色教育基地发展调研报告——基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高山乡等地方的调研摘要:西北民族大学理科小组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来到海拔1900多米的布楞沟村,以该村的村史馆红色教育基地为主进行了一系列的…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为让在读高校大学生深入了解安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激发大学生来安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的意愿,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青年人才到安陆就业创业,助力安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陆政府组织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全…
三下乡 | 以美助乡 “绘”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7月9日至7月17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育浸润,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10人在韩鹏飞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赣州市寻乌县古坑村,…
溪岸名师讲堂·纪要 | 陈治 武欣:我在主题美术创作中的双向思考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年6月14日晚,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溪岸名师讲堂”有幸邀请到来自天津的陈治、武欣两位青年画家做客交流。两位画家师出同源,都毕业于天津美院,不仅是艺术上的同道,还是生活中的…
预防溺水,平安成长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水上活动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然而,随之而来的溺水事故却令人堪忧。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我们在暑假期间组织了一场防溺水安全宣讲活动。这次宣讲活动的目的是向孩子们传授…
快乐支教,艺起向未来
7月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烟店镇,准备开展为期十五天的暑期特色支教调研的三下乡活动,三下乡的时候,我们每天早上辅导完学生们的作业…
学思践悟红旗渠精神,传承革命红色基因
学思践悟红旗渠精神,传承革命红色基因西望太行绝壁上的千里长渠,先辈创业奋斗的身影历历在目。回眸历史,红旗渠所蕴含的革命创业精神依然薪火相传。习近平主席强调:“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