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任俊枝)7月4日凌晨五点半,一大早就起床的吉首大学“法管先声”志愿服务团成员怀揣着好奇与期盼,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保靖县复兴村进行赶集。在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从来没有参加过市场赶集这一类活动的。人们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总是充满着新奇,志愿团的成员也不例外。
一大把一大把的豆角,嫩绿的黄瓜……当地村民自家栽种的蔬菜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这些都是我家里自己种的,没有一点药,和他们打了药才长好的不同。”在交谈的过程中一位阿姨向我们介绍道。在集市中,看到的最多的便是背着一大筐的蔬菜和水果来贩卖的老人,他们背着当地特有的竹篓,装着用一方水土养育出来的新鲜蔬果,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用起着厚厚一层老茧的双手数着皱巴巴的零钱。在地势参差不齐的武陵山区,几乎所有人家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一块地,便宜又健康的蔬果随处可见。我们还发现,形形色色的赶集人中大多以两鬓斑白的爷爷奶奶为主,他们的儿子或女儿外出去城市打工,留下孙子孙女由爷爷奶奶带大,在老家附近上学。有的父母在寒暑假还会将自己的儿子女儿接走,留下老人独自在家守着空房。这让我想起农村经常会看到的一幕景象:一个老人坐在家门口,眼神无焦点,在他的身后,是大门敞开却毫无生气的老宅子。他会想些什么呢?在科技发达、人人都是低头族的今天,六七十年代的老人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时代的前进没有带上他,科技发展的福利他也享受不到。
图为志愿者来到复兴农贸市场。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任俊枝 供图
在集市中穿梭的时候,农村十元剃头匠吸引了我们的视线。一把梳子,一个推子,就是他们全部的理发工具。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男人花几块钱就可以享受剃头和刮脸服务。前几年,我还看到有剃头匠推着自行车,带着简单的工具,在路上随便找个地方支把椅子,或者边走边吆喝,等待着他的顾客。想得入迷,恍惚让我觉得回到了以前,以至于我都快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理发开始变得昂贵,去理发店变成了一种享受活动,我开始在装修精致的理发店门前犹豫。甚至有些小有名气的理发店,开始引进科技的手段,让顾客线上选择理想发型,还可以预览完成后的效果,使理发的“成本”大大增加。
图为集市上的农村十元剃头。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任俊枝 供图
在赶集的过程中,我们还对沿路上的村民、商铺主进行了反诈骗和禁毒的宣传。由于复兴镇地区偏远,长期的封闭与落后以及风俗习惯使得人们只用本地话交流,甚至还有很多村民连普通话都听不懂,这无形中给我们宣讲的开展增添了难度。宣讲的过程总是坎坷的,甚至偶尔会遭遇碰壁,但这都不能成为我们退缩的理由,反而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困难,我们的“三下乡”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令人印象深刻。
在当地很频繁的赶早集,却是时代之末即将可能被淘汰的存在。处在时代队列最后的偏远农村,冒着随时可能掉队的风险,让我们更加清晰明了地感受到科技进步对农村、农民的影响。农村的贫困,农民的无奈,科技一骑绝尘的发展,汇集成农村与社会脱节的现状。
http://www.dxsbao.com/news/5746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