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一直秉承着“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聚焦财税人才培养,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财税人才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学院强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不断升级财税人才培养模式,成长为江苏省首屈一指的财税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以“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为主要模式,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不断完善学校和学院实践育人体系,深化实践育人工作,大力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财税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背景下财税特色实践育人制度”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结合财税专业特色,有效整合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推进深度融合,推动实现实践育人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 品牌化培育、 项目化配置、 信息化支撑、 社会化运作,实现实践育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学院深耕“实践育人”的传统,由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赛事、日常活动等全方位塑造整合育人要素,完善育人体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有效实施,近年来也取得不错的成果,得到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关注和认可。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1、依托“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实践育人的“财税特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统一。牢牢把握专业课程教学对第二课堂的专业提升和引导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把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教学引导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财政理论和实践进头脑,推动纳税意识、税收遵从意识进课堂、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2、突出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社会实践主要指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主要以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将其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完善相关奖励制度。每年暑期学院都全面动员,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出征仪式及相关培训,精密组织部署相关工作,青年教师均踊跃参与指导学生,学生参与率年年高达百分之百,暑期社会实践也屡次斩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项。
3、开展基地交流。学院与栖霞区财政局、栖霞区税务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南京市税收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均建立实践基地和“党员实境课堂”并保持良好联络。每学期均会组织学生前往栖霞区财政局、栖霞区税务局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工作,了解财税相关单位工作状态。定期前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南京分所开展“办实事·名企行”研学活动,前往南京市税收博物馆开展实境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财税专业的“前世今生”。
4、围绕科技赛事提升创新力。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等学生科创竞赛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质量第一的原则,打造项目选题、团队组建、专家指导、专题辅导等全方位全过程竞赛服务体系,积极协同和配合学校其他部门,邀请相关领域校内外专家,不断进行文本打磨、PPT设计、答辩演练,最大程度地提升项目竞争力,全方位培养“全能”型财税人才。2021年,我院选送的参赛项目《助力个税政策传递减税温暖——惠民视角下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落地成效与挑战》(指导老师:程瑶、陈苏、李婧,团队成员:王心怡、朱雨萱、江凯、蒋大为、蒋杨、曾卓尔、曹奕扬、戴佳玲)重点调研在惠民视角下个人所得税新政落地成效与挑战,以期助力个税改革、传递减税温暖。该项目旨在让个税减税降费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有助于它的落地,促进征纳双方的沟通,为构建和谐税收、服务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5、通过志愿服务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学院鼓励学生们在不影响日常学习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学院依托学校提供的PU服务记录学生志愿者们的志愿学时,在每年年底开展“优秀志愿者”的系列评比,并推荐优秀学生参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南财好青年”等奖项的争夺。同时,学院通过十多年来的积累,打造出“爱心税”、“税月初心”普法宣传青年行动、“天使行动”等多个志愿品牌项目,两次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颇受好评。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1.日积月累,形成品牌效应。学院三大王牌志愿品牌项目均已实施多年,“税月初心”普法宣传青年行动自2005年首次启动,至今已有15个年头,通过主题宣传加深学生与市民对税收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将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融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天使行动”截止2020年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历届活动主题涵盖“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子弟义务教育”“增强环保教育”等方面,成为搭建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桥梁,培养青年大学生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爱心税”自2017年冬天启动以来,学院的同学们连续五年用奋斗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取暖”。三大王牌志愿品牌项目均形成品牌效应,其中“爱心税”项目获评2018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税月初心”普法宣传青年行动获评2021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学院志愿服务的特色。
2.培育有深度的青年人,让过硬的专业素养成为青年人的特色。自2015年起,学院与省内40余家税务师事务所进行深度合作,每年输送顶岗实习的团员青年100余人。近三年暑期社会实践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展,共获得两项国家级立项,一项国家级荣誉,六项省级团队荣誉,签署社会实践基地六个,并通过填报志愿双选实习的方式,确定200多位同学进入省内45家优质事务所顶岗实习。学院对各大科技赛事从平台搭建、项目挖掘、项目培育、项目打磨到参加省赛、国赛的全过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3.融合财税专业特色,创新实践育人方式。新时代的学生需要新的培养方式,为了深化学生对财税专业的认知,全面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学院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创新上探索,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财税专业相结合,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以财税专业特色志愿活动为创新的实践育人制度。财税专业特色志愿活动为创新的实践育人制度跳出之前实践活动古板,枯燥的形式,将税收专业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采用比较耳目一新的形式,既增加活动趣味性,提高同学的参与度,也使活动更有深意。
财税专业特色志愿活动为创新的实践育人制度由三个模块构成,分别是爱心税、天使行动、“税收宣传月”依法纳税普法行动。爱心税由财政与税务学院党委和团委共同发起,倡议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自愿拿出不超过奖学金总额的8%作为爱心“税”,用以资助奖励偏远地区的贫困学子。“税收宣传月”依法纳税普法行动着重通过志愿者走进社会、实地宣传的方式,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增强学生市民依法诚信纳税意识;通过与税务从业人员的访谈和对纳税人的宣传,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思辨精神,拓展专业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天使行动”则通过招募志愿者,前往福利院等地,和小朋友近距离接触,通过宣讲,游戏,开趣味会议等形式,向小朋友传授知识,既弘扬了志愿精神和服务精神,又积极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4.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育人机制。“实践育人”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创新其自身机制,才能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和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随着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已十分普遍,育人功能已凸显出来。学院也不段调整育人机制,疫情期间通过开展多次线上学习、举办“云”打卡等系列活动,适应疫情期间教学新模式,也更适应“00后”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学院的各项活动也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与时俱进调整活动内容。如,“爱心税”活动响应国家“经典研读”活动,给山区孩子捐赠《千字文》、《论语》、《唐诗集》等一系列古籍。“天使行动”则响应南京市政府垃圾分类号召,给福利院小朋友们讲解垃圾分类具体知识。“税收宣传月”则响应国家对个税纳税宣传的号召,增加市民,学生等对国家税收的理解。日常活动中,也根据实际出发不断强化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
5.教师全员参与,客串心灵导师。学院特别重视对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的培养,将教师育人成效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团体,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使实践育人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并自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家国情怀、教育情怀及其他优秀品质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做指导学生成才的“大先生”。
学院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不仅各班配备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团建指导员,更鼓励青年教师客串心灵导师,深度参与各项学生活动。“爱心税”、“个税APP志愿服务”、“名企行”等活动中都能看到老师们的身影,老师们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为学院学生们提供就业、实习平台及机会,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
四、育人实效
1.以挑战杯为契机,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我院关于南京市老漂族生活现状的调研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同时,我院共青团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每年四月开展税收宣传月系列活动,把《中国赋税史》课程搬到舞台上,同学们用专业所学演绎税收版《国家宝藏》,让第一、第二课堂充分互文。同时,持续开展税收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精神融入言行,也引导青年学子主动担负起税收人的社会责任。将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紧密结合,连续多年获得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立项,一带一路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调研团队,远赴海拉尔地区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获得团中央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贫困的证据——基于全国11省微观调查数据》获评省级优秀调研报告,“Radio队”入选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指导老师我院党委书记陈苏获团中央表彰;助力“推普脱贫攻坚”专项暑期实践活动收到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的联合感谢信。学生作品获2020年度江苏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音频作品征集活动三等奖。研究生教育成果获评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优秀奖,一个导师团队获评第二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名奖。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一届“燕园杯”百校百题应用型创新课题大赛中获得金奖。
2.培育有高度的青年人。以规范团组织自身建设为先导,全面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2017年起推进“班团一体化”改革,通过“灵活团建”机制,将“固定职能”与“可选职能”推进班级团支部,团支委与班委会两者通力协作;2018年深入推进“磐石工程”,院团委被评为2018年度“江苏省五四红旗分团委”,“爱心税”志愿项目被评为2018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多名团员青年及集体获省级团属荣誉表彰;2019年开启学生组织改革年,取得初步成效。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调整内设部门,科学合理设置,打造魅力团组织、活力学生会。税收1501班获得江苏省“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团支书赵宇宏同学获得江苏省“魅力团支书”荣誉称号。2020年,我院团委继续加大组织力度,继续获评校五四红旗分团委,创新创优项目《我的支部我的团——财政与税务学院品牌团支部成长计划》获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创优项目三等奖。税收1802团支部开展的特色项目“我的青春 永不停歇”获校基层团支部成长成绩单试点项目三等奖。学院分团委获校团务知识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4个团支部决赛获奖;2个团支部获评校五四红旗团支部,3名团支部书记获评校“优秀团支部书记”。同时,我院53名团员获评校“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1名团干部获评校“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2名学生志愿者获评“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2名学生获评校“十佳青年志愿者”,7名学生获评校“百名最美青年志愿者”,29名学生获评校“优秀青年志愿者”。
3.培育有温度的青年人,获得众多媒体报道宣传。2018年,结合母亲节与传统文化,打造“反谣言”表情包帮助父母厘清微信朋友圈谣言及虚假养生传言,该项目被“共青团中央”微博、《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同年6月,结合毕业季打造《时光锦囊》日历,被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新闻”微博报道。2020年,结合五四青年节进行了“青葱留念——我的五四奋斗故事”接力,体悟青春奋斗的力量,被多家省级媒体报道。近三年来,团学活动被省级以上媒体正面报道300余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除持续十余年的志愿服务项目“天使行动”持续进行外,2017年,我院打造“爱心税”志愿服务项目,其核心内容是倡议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自愿拿出不超过奖学金总额的8%作为爱心“税”,用以资助偏远地区贫困学子。连续三年募集资金4万余元,以“温暖包”、图书角等形式捐助新疆伊犁州霍城县贫困儿童、贵州长顺县白云中心校以及安徽省浮山中学,捐赠图书共计3万码洋。以“接力爱,接力奋斗”为项目宗旨,让青年人感恩于心,回报于行。2020年疫情期间,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组织团员青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共有20余名团员青年在家乡所在地投入一线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有“隔空比心的小情侣”,有“上阵父女兵”,还有更多地同学将自己的奖学金或是打工挣来的钱捐给疫情一线。同时,学院团委带领各级团干,以多种方式开展“与春书”自由阅读展、“云”战疫信仰公开课、“导师说”等线上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及社会评价。
2022年截至目前,学院包括暑期社会实践各类活动被包括“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扬子晚报》在内的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超过80次,完善“新媒体矩阵”,着力打造“南财大财税学院”微信公众号,原创微信推送获得“财苑微年华”最佳微信评比大赛优秀奖,发挥信息传递、宣传报道和舆情引导的重要作用。
五、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首先,融入家国情怀、协税护税、自觉主动宣传税法遵从税法的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掌握税收管理的基本原则、申报缴纳管理等基本程序,了解我国税收管理的沿革和改革动态,培养学生处理税收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系统学习税务专业后续课程奠定专业基础。最终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财税实际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财税管理人才而服务。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实现“三个课堂”联动:根据内容和组织形式,将实践育人划分成三个课堂,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其中,“第一课堂”是指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第二课堂”是指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第三课堂”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思想与方法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学院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三个课堂”的质量,努力实现“三个课堂一体”。努力做到三个课堂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的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为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三个课堂一体化。
其次,适应税收法律法规不断推陈出新的变化。采用“课堂+基地+网络”的教学,将案例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将“案例导入、案例演练、案例问题延伸”贯穿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税收问题。在CBL的案例资源建设上,我们一方面在课程网站上建立教学案例资源库,另一方面教师也有针对性地结合课题研究和过程性考核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开发。达到“三个平台”协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社会责任教育改革,加强学院和学校文化建设,提升财税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结合实践、时代特色与财税专业青年学生特点,学院将整合有关资源、载体和渠道,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素质拓展平台、虚拟实践平台”三个实践育人平台,建立“多方联动、全员参与”的联动机制,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在工作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虚拟实践平台的媒介与渠道作用,加强与创新创业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的有效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
第三,按照以生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面向大市场,锤炼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在教学中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展”为实践育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是认识和发展主体的思想,促进学生主体在实践中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http://www.dxsbao.com/news/4894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