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社工打造传统文化课堂 让老树重发新芽
"笙竹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竹编手艺自新石器时代便开始出现,清末时期进入全盛时期一直流传至今,竹编作为上里镇最为人熟知的传统手工艺,但在旅游经济的冲击下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为了追寻传统文化的足迹,7月12日起,四川农业大学实践团队“新桐小组”于上里镇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为期八天的传统文化夏令营课堂,旨在为传统手工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量。
手艺人眼中的诚挚期盼
7月12日,传统手工编织文化课堂第一课----竹编课堂。
“你们要好好读书,你们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都老了,你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让我们这门手艺失传……”这是手艺人杨爷爷在上课前对孩子们说的话,再朴素不过的话语,寄托的是对小朋友期望和祝愿。整节课中,杨爷爷坚持站着,给每一个小朋友重复讲解编竹编的要点。爷爷的记忆力和眼力不是很好,总是反复的拉着同一个小朋友说着同样的话,教着同样的动作,但小朋友都听着爷爷耐心热情的讲解,嘴上还不忘说道“谢谢爷爷”。“这个给他们太难啦,他们要做不好的”杨爷爷垂着头感叹道,静静地看着小朋友。一会儿,爷爷又急匆匆地走上前去,不断空手模拟着自己在编织竹编时的动作,绘声绘色地讲解着。这是老一辈手艺人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和一位老爷爷对孩子的疼爱,是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传承,更是爱的传承。
小朋友眼中的坚持不懈
7月13日,传统手工编织文化课堂第二课----竹编创意编织。
“这个好难啊,我不想编这个”看到杨爷爷带来的竹编成品,小朋友都感到了编织的难度,但在小组人员的鼓励下,他们拿起竹条开始尝试,竹编起步困难,有的小朋友扎伤手指,有的掰断了竹条,还有的无从下手,看到自己不成功的作品,皱着眉头把手里的竹条慢慢被放到桌子上。片刻,心中的不甘和不想让爷爷失望的心理还是促使他们重新拿起了竹编,包上了创可贴,接上断掉的竹条,拆掉失败的作品,在接近三十五度的高温天气里,被手套包裹着的手早已被汗水浸湿,再一次开始,事情变得比上一次顺利,对于重复的编织动作,小朋友没有厌烦,他们齐声拒绝了休息时间,为自己的作品努力着,甚至忘了额头上、脖子上的汗水,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里的竹条上,眼睛里散发着迷人的光芒,那是小朋友对于竹编的坚持和热爱。
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7月14日,传统手工编织文化第二课----草编课堂。
“哇,好像变魔术一样”小朋友们感叹道,杨爷爷娴熟的技术让小朋友看得眼花缭乱,每一个编织动作之间无缝衔接,一眨眼之间,手中的棕叶条就变得与之前大不相同,听着小朋友们的惊讶声,爷爷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手中的动作更加流畅快速,五分钟后,伴随着阵阵惊叹声,各种粽子、羊头、小球、喜鹊等活灵活现的编织品摆满了一桌。
惊叹之余,小朋友也拿起了桌上的棕叶条,模仿杨爷爷的动作开始做起来,遇到无法完成的地方就拿着手中的棕条跑去问爷爷,但草编需要注重的细节和技巧超出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四十分种过后,很多小朋友的草编还停留在刚开始的几步,但他们没有放弃,一次次的拆开,编起,仔细的寻找着错误的地方,慢慢的向自己的目标探索着,爷爷站在讲台上,寻找着遇到困难的小朋友,急忙走过去给他指导,会场四周都飘散着棕叶的清香……杨爷爷用自己的双手让小朋友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奇思妙想的小朋友
7月16日,传统手工编织文化课堂第四课----成品创意改造。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自古以来小孩就是奇思妙想的代名词,他们的天马行空下往往饱含了很多创意灵感,极强的动手能力又促使他们把所想所见变为现实,彩线、彩纸、贴纸、颜料被装饰在原本单调的竹编草编上,充满了童趣和活力,作为传承纽带中的重要一环,需要人们去发现他们的光芒。
爱心与支持的温暖阳光
7月17日,上里古镇作品义卖。
“姐姐,为什么没有人来买呢”一位和小组成员一起去义卖的小女孩问,“没关系,不要着急,有很多有爱心的人的”小组成员鼓励道,看着人来人往的游客,小朋友们心急地拿着自己的作品站在他们面前,希望他们能停下来看一看,只要看到有游客停下脚步看我们的项目简介就急忙围上去介绍自己的作品,而游客看到如此场景大多是摆摆手就走了,但是小朋友们没有放弃,依旧举着自己的作品站在宣传牌前看着来来去去的游客……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编的吗”一位老奶奶走上前问,小组成员和小朋友们急忙围上去介绍夏令营活动的初衷和意义,听罢,奶奶拿出了一个纸团,慢慢打开,里面放着一些皱巴巴的零钱,拿出十块钱买了小朋友的作品,看着第一个作品被卖出去,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不停向老奶奶道谢。“你们给我拿吧,看我能买什么,不用找了”一位年轻人走近,直接拿出五十块钱,每一个小朋友都上前递上了自己手中的作品给这位哥哥推荐,一时间周围的游客也被慢慢地吸引过来端详着桌上的作品,“桌上的东西都是这些小朋友自己做得,你愿不愿意买一个,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位年轻妈妈了解了该项目后,找来自己的孩子在桌前给他耐心地介绍着这个活动,孩子点点头,拿起了桌上的一件物品,给妈妈看,两人露出的笑容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短短的八天夏令营,传承纽带的两端----老人和小孩儿用各自的魅力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小组的每个人对传承重塑信心。人们总在感叹传统文化的消逝,但我们所看到的是老一辈的坚守和年轻一辈的兴趣之间缺少的机会,传统文化没有失去它独有的魅力,只是被快速发展的社会麻痹了的人们忘记了去发现他的存在,体会他的魅力,承接他的智慧。
你看到了吗,夏令营孩子眼睛里渴望学习的光芒,夏令营老人眼睛里诚挚期待的光芒,那是传承碰撞出的花火,是老树在重新发芽。
作者:贺佳贝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
2017年7月21日
http://www.dxsbao.com/news/485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