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悠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2017年7月7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携手垃圾分类,童绘海上花园”舟山家庭垃圾分类宣传调研团走近马岙街道,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马岙具有近六千年的海洋文化史,是浙江省著名的“海上文物之乡”,享有“海洋文化发祥地”、“中国海岛第一村”的美誉。在八十年前的今天,中国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抗日战争时期,马岙成为了舟山本岛和岱山、嵊泗、宁波间的重要革命交通站和联系枢纽。八十年后的今天,马岙成为了浙江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成为了舟山市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试点。
在这具有历史重要意义的一天,调研团一行人早早的到达了马岙街道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这里见到了马岙街道农渔科的科员虞志浩,对他进行了采访。虞志浩在采访中讲到,马岙从2015年成为垃圾分类试点,在开始阶段,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善,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够。在之后阶段,马岙街道投入80余万元的马岙街道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投入使用,处理中心占地面积为0.7亩,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在今年,处理中心还新增了一台日处理量为1吨的机器。马岙街道对街道下的6个社区进行了每家每户发放了1组2个垃圾桶。分类后的其他垃圾,由专门的负责人员装运到小马垃圾中转站后运输到团鸡山进行处理;可回收的生活垃圾专门聘请了3个专业人员进行回收。对于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街道对每家每户进行了挨家挨户的宣传。虞志浩在采访中提到马岙街道对之后的垃圾分类建设进行了说明,提到马岙街道之后可能会进行人员的增加、加大对相关设备的投入以及加大宣传力度。
随后,虞志浩带领调研团成员进入了马岙社区,在社区里见到了社区垃圾分类的负责人李霞女士,在她的带领下,成员走近了马岙社区。社区里环境优雅,墙面上随处可见马岙文化,家家户户的门口贴着垃圾分类评比牌。李霞向成员介绍,社区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日巡查、月检查以及季联查,对于垃圾分类进行了多项情况的分数制定,从大的分类投放,参加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及接受宣传到小的按要求摆放垃圾桶及保持垃圾桶的干净等。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居民户进行扣分处理,根据得分情况每周进行垃圾分类的评比,得分排名在前25%的居民户可以得到一枚“绿色积分币”,一个月得到3枚及以上的“绿色积分币”可以被评为垃圾分类示范户,由社区在评比牌上撰写公示,得到的“积分币”可以进行物品的兑换。社区通过此种方式,利用物质奖励,提高居民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效果。
马岙社区为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充分发挥妇女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从妇女姐妹做起,实行垃圾分类和定点投入,带动子女和整个家庭投入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李霞女士在讲解中,提到马岙社区现在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可堆肥垃圾通过绿色空间高效发酵天然有机垃圾处理机进行发酵,约500公斤的可堆肥垃圾经过2-3天的发酵可产生约70公斤的有机化肥。生存出的有机化肥进行还山归田。
李霞女士在讲解中,提到在建设初期,居民对于分类过程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分类效果不明显。幸运的是,政府对马岙垃圾分类进行了资金上的支持,才促成了现在的一定成果。李霞女士谈到,社区计划加大社区宣传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蚊虫的滋生,保护自然生态。
在参观马岙社区的途中,成员观察到马岙社区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小标语和公益广告牌。社区宛若一个世外桃源,青山环绕,绿水依旧,垃圾分类工作家家户户都在实行。对于垃圾分类,马岙清晰的规划了处理方式,使得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充分利用了能源和可堆肥垃圾的再次回收利用,促进了生态的有序循环。
通讯员:封萍
2017年7月7日
http://www.dxsbao.com/news/344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