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7日,也就是农历猴年的最后一天,在我的家乡淮安的街道上,早已经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门上贴上了福字,充满希望的期待着丁酉年的到来。
在家乡淮安,有着年前准备春联的习惯,贴春联的习俗是源自古代的桃符。而它正式命名“桃符”为春联则源自明代,到了清代贴春联的习俗已极具规模,有专门书写春联的书家,也有为书家写春联而设的市肆书棚,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就详细记载了两淮地区民间书写春联的情景。
我观察发现,在家乡的大街上早已摆满了卖春联的摊位,一张张内容不同的春联,寄寓着人们对新年不同的期盼。在摊位上,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茂达三江”这样给生意人准备的对联,有“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样简洁明了,适合千家万户的经典对子,也有“金猴开盛世,锦鸡唱未来”这样结合新年鸡年的特点的春联。同时,我看到一些书法培训班,已经在人流较多的地方已经摆上几张案子,让学员们现场为往来的行人写上一幅春联,为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
除夕之夜,淮安的人们会在家摆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在四面八方打拼的人们也会在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家庭,享受这个和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淮安人的年夜饭可以说是丰盛至极,鸡鸭鱼肉都会出现在饭桌上,意味着年年有余的鱼更是每一个人都要吃上的一道菜。除此之外,淮安人还会准备熏鱼、熏肉和大椒豆等冷菜来度过佳节。在吃年夜饭之前,我们家里首先放了鞭炮,这同样也是家乡的习俗之一。到了24点的时候,我们淮安人也再次点燃了一挂鞭炮迎接鸡年的到来。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1月28日是大年初一,我随着父母去爷爷奶奶家拜年。拜年赶早是家乡的习俗之一。在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孩子们需要说上一些吉祥话,使家庭在一年里都吉祥如意。
今年的大年初一,在淮安清江浦的文庙有着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庙会。大红色的锦花系在文庙前面的石牌坊上,文庙里面人声鼎沸。庙会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区主要展出捏泥人,吹糖人等手工艺人的绝活,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名小吃和淮安人引以为豪的淮扬菜品。我随机采访了一位在淮扬小吃的摊位旁边的游客,她说道:“我是本地人,虽然每天都在这儿附近来往,但是今年来到庙会现场,吃上正宗的家乡小吃还是很激动,很幸福。”
这一天,在文庙旁边的敕造慈云禅寺也是香火旺盛,在新年里去慈云寺里请上一炷香,是淮安人的传统之一。淮安人过年逛庙会,早已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约定成俗了。据“清稗类钞”载;“淮地文庙、慈云寺、海神庙,辄有集市,百货充盈游人纷沓,俗谓之“逛庙”,有定期,文庙、慈云寺、海神庙貌巍焕,报赛最盛。每岁正月初二倾城往祀,商贾文人尤多,庙祝更神其说”。我随着密集的人群,在布置的喜气洋洋的文庙的庙会中也体会到了浓浓的新年的氛围。
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这两天,就是淮安人一年之中最期待也最为兴奋的两天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亲身感受到了家乡的年俗与文化,这一次“品年俗 道文化”的寒假社会实践令我受益匪浅。
http://www.dxsbao.com/news/187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