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晚,中山大学贺雄雷教授做客我校第253期学术沙龙,就“从演化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与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贺雄雷教授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长江学者,曾在《Scienc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在报告中,贺雄雷从三个部分向大家做了阐述。第一部分是从统计学观点看基因型,通过野生型与突变型性状价值的对比,他引入了遗传学与统计学的联系。贺雄雷还谈到,在大数据的时代,遗传学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统计学问题。以日常生活中人们携带现金数额多少为例,贺老师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基因对表型的影响做了解释。第二部分则对比了在未知路径下,基因作用原理与实验推论的出入。通过一组实验案例的对比,贺雄雷介绍了敲除单一基因对表型的可能影响,并对由进化的受约束性,通过一系列亲缘样本数据的比对,得到基因的作用路径。同时贺雄雷还谈到了他们团队发表的文章——《The non-essentiality of essential genes in yeast provides therapeutic insights into a human disease》中的相关内容,提出基因效应可以用其本身或者人们改造后的作用来解释。第三部分是基因效应的进化分解。他谈到,在HAP4中敲除240个基因,发现其中有79个聚集的活泼基因,161个分离的活泼基因,并指出聚集基因的效应在进化史上更易被保存,且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更易传递给下一代。最后,贺雄雷用一张简洁的结构图为我们讲述了发现遗传变异、进行数据测试、解释进化分解的完整过程。
报告结束,观众提出的“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数据的选择处理”、“大数据时代生物统计学对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偶然突变对进化方向的整体影响”等问题,贺雷雄一一作了解答。
【人物链接】1994.9-1998.7 中山大学本科,主修微生物学,副修计算机应用。1998.9-2001.7 中山大学硕士,主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4.1-2007.4 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博士,主修进化遗传学与基因组学。2007.4-2007.7 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系博后。2007.7-至今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3.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
文字记者:丁俊雅 王宇晴
摄影记者:陈力豪
http://www.dxsbao.com/news/1523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