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落幕:你为才女陈更倾倒,我被开场白种草
2月1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落幕,最后一场对决,是两个工科博士的“神仙打架”,还上演了难度“上天”的成语飞花令。最终,陈更以5比2的比分毫无争议地战胜了来自中科院的在读博士生孙晓婧。作为参赛四季、上台14次的《中国诗词大会》选手,陈更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温柔、谦逊、好学。
陈更每次亮相《中国诗词大会》都有惊喜:第一季,民国装扮的她令人眼前一亮;第二季,她三度成为擂主;第三季,她继续践行与诗词的约会。今年第四次参与,她曾透露压力很大,但最终希望享受过程,遇见更好的自己。对此,在决赛现场,北师大教授康震也忍不住调侃她,“频率很高,热情很高,非常专一,永远都来。”回顾与诗词结缘的过程,陈更曾透露,从小被家人带着去书店,由此爱上了阅读,读研究生后开始“大规模”接触诗词。在她看来,诗词是心灵的避风港。谈到兼顾理工科和诗词的自己,陈更自认这就是人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左岸冷硬,右岸柔软。我爱我的研究,它是我理性现实的左岸,我也爱诗词,它是我柔软感性的右岸。人生有多包罗万象,诗词就有多包罗万象
获得总冠军后,陈更说:“很多诗友因为看到我在诗词大会的样子,也想要来诗词大会;很多小朋友、青少年说因为看到我念诗的样子,发现中国诗词的美好,也开始念诗。我觉得,为了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中国诗词大会》上不乏从小热爱诗词或是在家中几代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背诵诗词的选手,而陈更则是从21岁后才开始看诗词,恐怕是选手中起步最晚的诗词爱好者。
在陈更的心里,“诗词”带给她的是灵魂的愉悦,“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休憩场所,诗词是我的避风港。”
有时候,喜欢诗词的感动和召唤会转变成别的情愫
也许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会从胸中涌出一股热流,从而决定要发奋学习,报效国家;
也许看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时,会相信永恒的爱情,从而做一个专情的人;
也许看到“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时,会明白人的温柔敦厚,会懂得原谅。
传承中华文化也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http://www.dxsbao.com/news/1496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