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能不能也有一块‘光明正大匾’呢?”陈凯想到了一个词——“遗嘱库”!新加坡的遗嘱库只负责登记,不负责保管,光明正大匾只保管皇帝的遗嘱,“成为那我们遗嘱库就要成为国人登记、保管遗嘱的公共服务机构,成为现代中国人的‘正大光明匾’。”这是中华遗嘱库负责人陈凯说的话。2013年3月,中华遗嘱库创立成功,而它的创始人陈凯,刚过不惑之年。
从“法律梦”到“遗嘱梦”
陈凯的父母在江西务农,并不是法律工作者,陈凯走上法律工作的道路既偶然也必然。陈凯从小成绩并不优秀,以他的成绩根本不足以考上一个大学,但就在他念高二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陈凯在狂旧书摊时花五毛钱买了一本《法苑谈往》。这本旧书却让少年陈凯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法律竟然这么有意思啊!”从那时起,陈凯暗自下决定:我要学法律,我要当律师!“这本书至今我还留着呢,”陈凯笑着说,“真是本好书。”
有了这个宏伟的心愿,陈凯仿佛开了窍,高考时,他竟然以547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化工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的他顺利留京,努力了这么多年,陈凯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律师。由于大学时学的是经济法专业,陈凯的律师生涯从经济合作领域开始。刚开始起步便十分顺利,陈凯跟随颇有名气的天同律师事务所主任蒋勇胜诉了很多经济案子,获得了业内名誉,并且在技能和思想观念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风顺水的干了两年后,陈凯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做涉外律师。没过多久,他得到了一个与澳大利亚一家律师所短期互换律师的机会。在与澳大利亚律师所的律师交谈最新中国发生的新鲜事的时候,陈凯讲到了相声大师侯耀文猝然去世,家人为争夺财产打起官司的事情。大家边听边疑惑“太复杂了,难道侯耀文没有立遗嘱吗?他为什么不立遗嘱呢?”“他应该还没立遗嘱啊,”陈凯反问,“你们都立遗嘱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这回轮到陈凯惊讶了,原来在澳大利亚,三四十岁的人都立有遗嘱,而立遗嘱的时间节点通常是在结婚后或者孩子出生后。
“中国人都不立遗嘱吗?”陈凯被这句话深深震撼了,外国人在生命环节教育上显得比中国人要豁达得多,坦然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在现代文明社会早已是件被普遍接受的事情。在短短的交换期间里,陈凯最大的收获就是强烈感觉到了遗嘱的重要性。
也是凑巧,在陈凯回国后接二连三接到的官司都是中年人突然去世,因为没有遗嘱,家人为了遗产分割起了争执。尤其是“股神”张春旺去世后的遗产分割,让陈凯至今记忆犹新。张春旺在换肝手术中国突然撒手人寰,没有留下一句话。他手下数千万的股票引来了纠纷。家中父母尚在,兄弟姐妹共有7个。这个案子带了了两个难题:第一个,不知道老张手中到底有多少钱?据张春旺妻子李婷统计,两人在手中的遗产总计80万,但这个数字并不能使相信老张早就过亿的亲戚们满意;第二个,老张的死讯必须要瞒住年迈的父母,然而如果他们并不知情,就意味着遗产第一顺位继承人不能签字确认,双方无论达成什么协议,在法律上都难以生效。
这件事给产开的触动很大,当下社会遗产分配已变成社会热门话题,而没有遗嘱给遗产分配带来的巨大困难将会被更多人意识到,他开始研究遗嘱和继承安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媒体上陆陆续续刊发文章。陈凯越深入了解立遗嘱方面的事,越确信自己要为现代中国立“正大光明匾”。
从避讳到幸福留言
“如果你爱谁,就给谁立遗嘱吧。”这是陈凯在CC讲坛上所说的话。2013年3月21日,由陈凯领导的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了“幸福留言中华遗嘱库”公益项目。这个项目致力于为满六十周岁的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的服务。
虽然陈凯有这样一个想法想要通过立遗嘱来减少家庭的遗产纠纷,但是在当时人们对立遗嘱并没有多少了解,也没有多少热情,《中国青年报》曾经有一次调查问道:“您认为遗嘱重要吗?”受访的一百个人中有95%的人说重要,而当问道:“您写遗嘱了吗?”只有不到1%的人写了遗嘱。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惧怕“遗嘱”两个字,因为它象征着死亡,人们都避讳谈及这个话题。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凯也说出自己的看法:“我想可能第一个原因中国人认为写遗嘱是一件很晦气的事情,因为遗嘱和死亡有关,中国人忌讳死亡;第二个原因是一般会到临终的时候才去立遗嘱;第三个原因是很多人认为遗嘱只能写一次,所以中国人很少写遗嘱,一定要权衡各方面的事情,或者一定要到最后才会写遗嘱。”在这种现象下,中华遗嘱库在创立之初经历了重重阻力。
2013年成立第一登记中心的第一个月,“中华遗嘱库”这5个字还是用的小篆,10米开外,人只看得清“北京第一登记中心”几个大字,这几个字小到需要凑到门牌跟前才能看得到。按陈凯的说法,“来办事的人才看得懂,怕左邻右舍有意见。”走进这间小屋迎面而来的是一间贴着“精神评估便民通道”几个大字的狭小房间,曾有老人在听到“精神评估”4个字后,以为自己被当成了精神病,一度抗拒这里。面对这样的事情陈凯表示他自己能够理解,他说道:“中华遗嘱库做的是一件在极度关注老年人生活的情况下,但是长期被忽视的事——在30岁时就立好遗嘱。”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华遗嘱库成立了由原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于宁担任团长和多位知名律师在内的律师志愿服务团,同时有“公证志愿服务团”免费为60岁的老年人进行遗嘱登记、保管和咨询。目前,中华遗嘱库提供前期遗嘱咨询、遗嘱起草、精神评估、录音录像、登记保管等诸多服务,遗嘱库的遗嘱范本是集所有律师团成员之所成形成的二十几套范本,无论从程序、内容、形式均做到客观严谨,既保障了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也大大提高了司法实践中遗嘱被认定为有效的比例,为司法机关认定事实、作出裁判提供了证据。据介绍,中华遗嘱库已经在多起案件中向人民法院直接出具证明函,人民法院均直接认定中华遗嘱库登记的遗嘱合法有效,且当事人均在一审后没有提出上诉。
目前,中华遗嘱库已经在北京、天津、广东、江苏、广西、上海、重庆等7个地区建立了分区,短短5年的时间,来遗嘱库立遗嘱的老年人人数大大增加。遗嘱,不再是一件忌讳的事,而是大多数老年人愿意去置办的项目。
当问及在“遗嘱”前加上“幸福留言”的原因时,陈凯说道:“加上这几个美好的字眼,就是要赋予它新的含义,让人们逐渐理解到遗嘱是对自己的生前事务做一个提前的合理的安排,更体现出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该公益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动全社会对家庭理念和风尚的重新认识,建立可观豁达的生死观。”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陈凯将此项公益项目推得愈来愈大,愈来愈远。
三十而立,立遗嘱也是文化传承
“之前只是听过遗嘱,今天亲自来了解登记后让我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市民于先生今年刚刚满23岁,他告诉记者写遗嘱绝不是图一时新鲜,而是认真思考后的决定。今年10月,中华遗嘱库江苏登记中心内热闹非凡,现在来进行遗嘱登记的不仅有老年人更有年轻人。
其实在很早之前,陈凯便提出了“人在30岁就应该立遗嘱”的观点。大多数人都表示对30岁要立遗嘱表示困惑。对此,陈凯表示道:“立遗嘱就像买保险,有防患风险的作用,体现的是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紧接着陈凯做出了近一步的解释:“30岁的人在家庭中经济生活和家庭作用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旦他发生危险的话,整个经济活动和家庭关系都面临着一种巨大的风险,这就是一种风险的意识。在年轻意外死亡中,因为没有遗嘱而引发的矛盾纠纷、甚至悲剧比比皆是。”心理学专家周舒兴赞同这个观点,他补充了年轻人立遗嘱应该考虑到的两个的问题:第一是个人健康状态不好或者拥有不菲的财富,担心提前过世或发生不测造成遗产继承纠纷;第二是家庭关系不和,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提前立下遗嘱。这样的未雨绸缪其实值得鼓励,而不应该用传统观点来看待。”
在陈凯看来,一个人的遗嘱里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家人、亲朋的关心和和爱护,也能看出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陈凯说道:“我非常赞赏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当我们的看法变化的时候,整个是世界就会变化。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很多一些旧的思想和观念,需要被改变。”如今,愈来愈多的人开始重视立遗嘱,陈凯也说到了自己的一个目标:到2025年,将这套体系推广到国内60个大中城市,按照每年服务20000个老年人来计算,2025年将会完成1千万份遗嘱入库。虽然势头良好,但在陈凯看来当下存在的几个现实问题让中华遗嘱库的发展比较被动,依旧无法迈开大步向前走。
陈凯表示道:“相关部门至今还没有将老年人遗嘱问题认知为一个独立而现实的需求,往往会将其列入老年维权范畴,实际这两个概念并不等同。所以,尽这也导致了我们在申请项目的时候,不知道具体的归口到底在哪里。”这也给中华遗嘱库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有时候中华遗嘱库只能从老年人心理慰藉这个方面靠,但实际上这二者也不是一回事。老年服务体系里关于这一块的内容也很不清晰。所以陈凯希望这部分工作定位能够明确,那么这个公益项目的社会化普及就会事半功倍。
陈凯表示,中华遗嘱库未来的方向一定是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希望更多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来承担这样一份社会责任,让它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遗产,给国人文化传承带来福祉。
http://www.dxsbao.com/news/1480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