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日记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院 信管1172班 温文烨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天气状况 晴
初访养殖基地,相遇稻渔模式
稻渔综合养殖模式,作为广西地区传统延伸而来的养殖模式,在现代技术支持及科学养殖模式下呈现了一种良好的态势,达到生态种养的效果,对于农业的生态发展具有极其有意义的借鉴作用。
稻渔养殖模式的实行,实干在农民,成效在养殖社,为了更好地探究稻渔模式的真实环境,石榴小分队将目的地选在了融水苗族自治区,有幸见到了对于稻渔模式有着丰富经验的贺经理以及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贾董事长,董事长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就稻渔模式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双方也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交谈甚欢。
为了更贴近稻渔模式的实操环境,我们在董事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他所在养殖基地的稻田和鱼苗,正当中午的时间,周围的空气有一丝丝的炎热,但这也阻挡不了我们想要亲身走近稻渔种养基地的心情,就这样,我们一路走,一路询问董事长关于如何管理田地,如何科学的养殖以期达到帮助农民实现脱贫的方面的问题,董事长耐心地解答,也提出了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为未到收获时节,因而我们没能看到鲤鱼穿梭于稻田间的情景,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了稻田里的麦苗长势喜人,也看到鱼塘里的“金边游泳者”--金边鲤,这是合作社重点培育的品种,董事长也向我们介绍了这种鲤鱼,出于市场的需求,也是稻渔模式实行实验的重点。
因为想要对稻渔养殖模式的养殖环境进行考察,我们又在董事长的带领下坐车前往山区内部的另一个养殖基地进行调查,山路崎岖,我们坐车也不知道坐了多久才终于到达,下车的时候虽然有点不适,但身处大山之中,感受到的是来自清新的气息,养殖池塘虽然不是很大,但因为养殖鱼的水是由山上的水直接引入,池水清澈见底,故而合作社产出的鱼与市场上的鱼大不相同,这也为我们的调查探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数据点。
最后,我们在总经理的专车“护送下”出了合作社,每个人虽然有些许疲惫,但我们却也怀抱着快乐的心,毕竟我们的收获满满,对于稻渔模式的实地环境我们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让我留有想法的是,稻渔模式并不仅限于水稻和鲤鱼,螺狮,虾蟹都可以成为生态养殖,科学种植的重要辅助,土地最大的效益在于可循环使用,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无疑是对土地最大的保护,也是农民可以依赖的生活来源,因此,对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我们要大力发展,而要把它形成规模化,提高产量,则需要合作社的努力,也需要农户自身的努力,在规模化养殖中带动农户脱贫,这是一种良好的经营模式,值得我们去推广宣传。
期待明天,期待新一天的征程,社会实践之旅,我们一路前行。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天气状况 晴
寻访三防洞村,深究稻渔模式
基于稻渔模式在农业生产发展的独特点,石榴小分队在之前对于稻渔模式的运作和发展探索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个模式的实际工作环境,来到了具有红色背景下的三防洞村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活动。
团队的队员们在经历了将近3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这个隐于大山之中的三防洞村,一路上虽然道路崎岖,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道路两侧绿油油的农田,山间流动的溪水尽显农村的自然风貌,缓解了队员们乘车的疲惫。
到达目的地后,队员们在司机的指引下找到了当地的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王总,王总盛情接待了队员们,并且在她的带领下,队员们进入稻渔养殖的农田实地参观,在去的路上,王总为我们讲解她们合作社采用稻渔养殖模式养殖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走进农田里,我们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个模式的独特性,在集中了农户的农田进行统一种植水稻和鲤鱼之后,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可以销往外部,与外部对接,对于推广稻渔模式相关农产品进入市场具有推动作用。
此外,队员们也很幸运的亲自体验了在稻田里捉鱼的趣事,下田捉鱼在我看来是最能贴近村民日常生活的一件事,头顶烈日,挽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踩在田地里,时时刻刻还要担心会不会滑倒,另外,鱼在田地里游得快,往往是捉住了鱼也溅了一身泥,不过,能切身体验对于我们来说收获更多,知道其中的不易。
之后,队员们对周围的村民展开了采访,以问答交流的形式询问村民们关于稻渔养殖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村民们都比较平易近人,也都积极配合我们的访谈,谈论中,他们希望以这个模式为基础上从外面引进更多地技术,来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产量,此外,我们和村民了拉起了家常,从村民这里知道了很多关于他们日常生活的事情,拉近了彼此之间距离,也只有亲自去到农村,才能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才能感受到来自基层生活最为真实的一面。
最后,我们带着疲惫但愉悦的心情结束了这次的行程,通过这次的访谈,我对于稻渔模式的了解也更深一层,和村民之间的交流也让我难忘,他们对于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是过得去便可以,他们是身处低层的人,也是最为辛苦的人,所以他们是应该被尊敬的人,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想我们之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将会带着一种使命感而进行的吧。
青马前行,石榴小分队再出发!!
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天气状况 晴
邂逅苗寨风光,再探稻渔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推动农田产量提高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探寻稻渔模式在各个村子的具体落实情况,石榴小分队将此行的目的选在了融水县四融乡四合村,感受苗寨风光的同时,再次为探寻稻渔模式的特点踏上路途。
石榴小分队成员搭上开往村子里的班车,来到了所在村子村委办公室,村委马副主任盛情接待了我们,我们在办公室内就稻渔模式的探讨以及当地的扶贫措施的实行情况对马副主任展开了一次访谈交流,双方交谈甚欢。
之后,应马副主任之邀,我们驱车前往村子,准备对当地的百姓进行问答采访,前往村子的路平坦无阻,偶有几段山路颠簸,一路上稻田漫布,草木成荫,对面山景尽收眼底,当我们到达苗寨之时,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深深吸引了我们,山下溪水缓缓流动,房屋依山向上层层而建,看的见的青葱,延伸至看不见的远方,炊烟升起,又见几户人家,静谧的苗寨,展现着大山里的岁月年华。
走在去往农户家的路上,偶遇村民歇于道路旁边,我们就与他们交流了起来,问到稻渔模式的作用时,村民们纷纷表示自家田地里都采用了这种模式进行种植,而这种模式是沿用传统方法改良之后的种植模式,并且一定程度上对于稻田的增收有推动作用,同时这种模式下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大大减少,对土地的再利用起到了一个保护作用。然而另一方面,在我看来,因为每户人家所拥有的土地是基于人口数来划分,因此模式改良之后也还只能满足农户自家的需求。
身处苗寨村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淳朴,热情好客,在我派发问卷的时候,有位大爷直接走上来拿了一份问卷,不待我开始问,他就已经把他知道的都告诉了我,而且还拉着我去了他家里喝茶,盛情难却,并且之后也都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款待,搞得我不太好意思再去村民家里派发问卷了,不过有幸可以去到这样的村子里进行访谈调查工作,还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村子虽然不大,确是互相紧挨着,且道路分岔口很多,因此走在村路上会置身于一个小迷宫一般,队员们好不容易问完问题走出来,却对这个村子感到依依不舍,恍然间似在现实,又好似进入到梦境之中。
我们依旧走在寻访稻渔模式的路上,每座大山下,每个村子里,寂静的繁华,在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http://www.dxsbao.com/news/1378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