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四川农业大学“彩虹梦之队”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团队前往云南周城开展白族扎染文化体验之旅,旨在进一步了解白族特色文化,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和必要性。
相关部门联系,体验顺利进行
团队在出发前通过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局的沙书记联系安排了白族扎染之乡的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当天的体验交流,在前往之时沙书记表示对团队本次活动有很大期待,希望实践的队员能切身体会到扎染手作的魅力。
创始人悉心讲解,队员认真学习
从喜洲出发,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大理苍山沧浪峰下这个美丽的白族村落——周城,这里随处可见蓝白相间的扎染布,漂浮着一股灵秀与智巧交织的动感。白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白族扎染成品多为蓝底白花图案,清新素雅,犹如一幅清白画卷,体现出了白族人淡泊、宽容的心以及对至善人生理想的追求。
在周城村车站下车,穿过熙熙攘攘的周城农贸市场,沿着山路径直上去七八百米,顺着牌子的指引,在一条土石小路的尽头看到一座深宅大院,这就是蓝续。步入小院,首先看到一个大大的靛蓝的染缸,几位大姐正忙碌着手里的活。继续往里走,就走近了一个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小院,创始人小白的祖上是清朝时候的举人,这个祖传的大院一直流传保存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院子的窗前、门前都挂上了蓝白染布。
(通讯员赵衍溪摄)
创始人小白对团队成员说:“世界上现存的三大扎染是日本,台湾和周成村的,周成扎染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天然的古法制蓝,用的全都是植物燃料,同时奉行纯手工制作,所以从染料选取到作品完成全都是纯手工无污染的。”在小白的介绍下,队员们深入地了解了扎染的发展历程,蓝续的古法扎染,致力于白族传统扎染的传承和发展,采用纯天然植物染色,一针一线,让人们对世界的感受回归到初心。
(通讯员赵衍溪摄)
扎染坊的另一位创始人也是这里教学的师傅阿斌带领队员们观看并讲解了
扎染的过程。整个扎染过程需要经过设计、上稿、扎缝、浸染、拆线、漂洗、晾干、熨烫等步骤。阿斌为我们找来了一些图案的模板,可以照着模板来画,也可以自己设计图案。在阿斌的指导下,队员们围坐在院子里进行着自己的手工制作,每个人都很享受这惬意的手作时光。完成作品之后,就要准备去染缸染色了,为了能够让布上色,双手要全部放在水中,不断翻布,让布上色均匀。染色之后,便是最难的拆线部分,因为布比较脆,拆的时候需要很小心一段一段剪开,如果心急直接拉线,或者剪开线的时候不注意,就很容易把布扯出洞来。漂洗、晾晒是扎染流程中最后几道工序。在完成扎和染的工艺流程之后,用漂白粉水将拆花后的扎品漂白,再用清水洗去染料浮物,晾晒干后将扎染制品熨平后,整个扎染的流程才告结束。随着时间流逝,扎染布一步步染上了美丽的图案,仿佛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展示着一场时间的行为艺术。
(通讯员赵衍溪摄)
记录扎染之美,传递非遗精神
扎染之美,不在于它美丽的颜色与多变的图案,更重要的是这份自然在手中流动的生命力。扎染传承千年,它的兴衰荣辱,也印证着时代的千变万化,每一位手艺人回忆里都带着关于扎染的点滴。“古老的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的商业环境中谋求生存并非易事,但是当我们用心守护这一抹蓝白色时,我们看到的就不只是简单的蓝白色色彩,我们看到的是自然在手中流动的生命力,当你真正爱做这件事的时候,也就不会感觉到那么辛苦。”小白说到:“每做扎染,我们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感动扎染让我们了解自己,让我们体验到温度和爱,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回归到初心。因为这样的感动,蓝续在周城成立了绿色扎染坊,探索古法植物染,挖掘和提升周城扎染背后的文化意义及价值,期望老艺人在蓝续可以有一个传承扎染技艺的平台,大众能有一个了解、体验和学习白族传统文化的空间,周城的年轻人也能重新感受扎染价值,使扎染重新回到对人、对环境友好的原初价值来,和周城一起守护这一抹蓝白色。”此次周城之行,队员们也更加了解了白族扎染文化的艺术,在快节奏的今天,一切都在变化,但不变的依旧是回归自然的拙趣。
(通讯员赵衍溪摄)
(文/罗师旭 图/赵衍溪)
http://www.dxsbao.com/news/1371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