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张车票汇聚在大同市火车站。今夏,实践队员用热血“寻匠人、承匠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月14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惟真守望实践队,踏上前往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的道路,一同领略剪纸文化的博大精深,谱写助力文化传承的青春篇章。
坐在车上的我们,想到这即将到来的与世界非遗的第一次“接触”,心中不免有一丝激动与确幸。广灵剪纸,“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它的非遗之门正在叩响,静待我们开启。
惟真守望实践队在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炫依 摄
继承:圆一个梦想
闻名遐迩的广灵剪纸和德高望重的张多堂老人早已使我们心向往之。
作为中国剪纸三大流派之一,山西广灵剪纸艺术以其独有的风格自成一派,但是长期以来这里都是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经营,难成规模。“广灵剪纸代表传承人”、“广灵剪纸创世家族第四代传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灵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集多个头衔于一身的张多堂老人,从深入挖掘广灵剪纸的文化内涵入手,开启打造广灵剪纸文化品牌的经营之路。
但是当我们抵达目的地,得知我们一心想要拜访的那位张多堂老人,因身体抱恙不在馆中,失望与遗憾似一团棉花塞住了我们的咽喉,久久地没有说出话来,这次的行程怕是要大打折扣,我们心里暗自想着。庆幸的是,馆长当天正好在班,她曾经跟从张多堂学习剪纸,如今照看着这位老人的心血。馆长向我们讲述老人的故事:“张多堂老人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出身创始家族,从八岁就开始学习刻字点染……”记忆中最深刻的那句话是:“当时张多堂老师告诉我,‘我们把我们现有的兄弟、哥哥、姐姐、妹妹组织起来,进行广灵剪纸的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我们一边抓紧抢救,一边生产,就是保护性生产’。”
馆长为实践队员解答心中疑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英豪 摄
相伴:多年如一日
我们怀揣着好奇,向馆长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广灵剪纸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我们听说过文化扶贫,我们非遗文化是否也造福了一大批人呢?”
“是什么让广灵剪纸发展到如今这么蒸蒸日上呢?”
馆长娓娓道来,一一为我们解答心中的疑惑:“张多堂老人不断改进和创新剪纸产品的生产技艺,为广灵剪纸开拓了市场。1999年的时候,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老人开始推行“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以公司带动农户,把过去零散的剪纸艺人“串”起来。从200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老人又开始筹建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同时建起全国首家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也就是现在你们身处的这家,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结合电脑设计图样,让剪纸有了更多的展现空间。”
讲解员让实践队员展示剪纸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英豪摄
守望:剪纸的未来
几把刻刀,一块磨石,一块石蜡板。与其说是剪纸,不如说是刻纸。一次刻纸可刻十几张不等,独特的刻纸和染色工艺造就了广灵剪纸,成为了中国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成品的剪纸要经过图样设计、湿、踩、晾、刻、染等38道工序制作而成,是现代机器生产无法取代的纯手工工艺。过去的剪纸艺人用木格做成一个“亮子”,走街串巷去卖,然而随着剪纸的老艺人逐渐去世,剪纸的手艺慢慢衰落。
馆长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示十分开心,但是还是显得有些忧虑:“现在来参观了解剪纸文化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主动来学习剪纸的仍然是一些老年人。剪纸是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需要年轻人的力量。”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张,人间百态在翻转折叠中融汇,传统文化在描画裁剪中传承。有一种人,为一件事倾注了全部热情,扬匠人不懈之精神,力促传统文化之博彩。即使面容沧桑,他们的笑容依旧灿烂。我们正当少年,朝气蓬勃,理应接起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将中华民族古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我希望能有剪纸走进高校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剪纸的魅力,因为我们才是真正的继承人,而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守望。来到广灵,赴一场非遗文化盛宴,遇见红纸上的守望者,遇见我们应该有的模样。
http://www.dxsbao.com/news/1347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