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子助力苏绣——梁雪芳与苏绣的半生缘
为响应十九大报告中文化自信的号召,8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计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八仙队来到江苏省苏州市拜访了刺绣大师梁雪芳老师,了解梁雪芳老师与苏绣之间的故事以及苏绣在新时代的发展。
梁雪芳老师,朴实高雅的刺绣人生
1965年,梁老师出生在苏州镇湖,自幼随母亲学刺绣,早年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先生,后北上清华大学师从林乐成先生,进行纤维艺术研究,并由此创作了《荷韵》、《尔若盛开》等作品,逐渐形成了清净朴实、高雅简洁的艺术风格。她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艺术元素并与刺绣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达语言。其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苏绣,要坚持一辈子的事
采访伊始,队员问道梁雪芳老师,是什么支撑着她在苏绣这条路上走了这么多年。她表明自己作为一名绣娘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对于她来说刺绣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够养家糊口的活计,绣花它就像是我们平时写书法、操琴或者雕刻,都是相通的一种艺术,它是一种活法,它不像大家说的是一种技法,它是一种生活的方法。所有的绣娘都把它融入到自己生活中,这是她们可以坚持一辈子的事。团队成员认为正是因为梁雪芳老师对苏绣的热爱与重视,才造就了今日的刺绣大师梁雪芳。
梁雪芳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她的刺绣作品 陈媛媛 摄
苏绣,一针一线编织我的五个十年
“就像我妈妈说的那样,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工作,比刺绣更加安静、干净、纯粹了。”这是采访过程中梁雪芳老师所说的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一句话。队员询问苏绣在她生活中的角色变化,梁雪芳老师把自己四十多年来做刺绣的历程总结为五个阶段。十岁时,做刺绣是一种家教和道德的培养;二十岁时,做刺绣变成了一种手艺和工作;三十岁时,做刺绣是追求工艺3技术不断精进;四十岁时,做刺绣是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老师说:“就好比你会写字了,你会把你的思想用文字去表达出来;你会表演,你会把你的情感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而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刺绣它其实是跟呼吸连在一起的,一呼一吸、一针一线、一上一下、一开一合都是连在一起的。最后一个阶段很好地描述了队员们此刻见到的梁雪芳老师,与刺绣融为一体,是那样的干净又纯粹。
梁雪芳老师的母亲正在刺绣 陈媛媛 摄
社会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谈到关于苏绣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问题,梁雪芳老师表示现在做的刺绣和原来相比,丝的材料和手工针法上并没有太大改变,但是在作品呈现给大众之前,会运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防尘、防潮的防护,在继承传统的刺绣文化的同时,加大了对作品的保护力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刺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我们会在传统的绣品内容如花鸟鱼虫、草木风景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新的东西,或者结合一些西方的绘画艺术。”队员们能够感到说这句话时梁雪芳老师对苏绣美好未来的一种憧憬,这种憧憬来源于她对苏绣的热爱。
文旅融合,苏绣小镇翻开苏绣新篇章
梁雪芳老师与队员们谈到了对于苏绣小镇的看法,在古时的封建体制及手工艺落后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苏绣的需求,主要是作创意经济,为苏绣的发展打开新篇章。
通过此次采访,团队成员们不仅了解了梁雪芳老师的传奇人生经历,还了解了苏绣的制作工艺、文化特点以及发展现状等,更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惊人魅力。团队成员表示,他们会持续关注和推广苏绣文化,希望通过他们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苏绣,并让更多的人积极地加入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来。
采访队员与梁雪芳老师的合照 陈媛媛 摄
http://www.dxsbao.com/news/1344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