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咫尺匠心社会实践团赴北京市首都博物馆进行调研活动。经过一路跋涉上午九点,到达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原馆址是“北京孔庙”。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其中方形展馆五层F厅为老北京民俗展。
“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以北京建都八百多年的皇城为背景,定形于清末年至民国年间,采用最具北京民俗特色的元素符号——胡同和四合院来反映展览的主题。将最贴近生活的人生礼俗,巧妙地浓缩在老北京的一户“胡同人家”,以一位“老北京”的回忆自述,串连起人生礼俗的种种事项,别具匠心。展览采用了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将文物作为道具,将胡同、商业街、四合院及大幅场景画、投影短篇作为舞台,强化了文化的生态性,使民俗事项的表现历历在目、清晰亲切。
2018年8月15日9时30分,团队成员进入首博五层民俗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婚嫁展,结婚是人生大事之一,自古一理儿,它标志着一个人进入建立个体家庭、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结婚之后便是生子,家庭以生子为大事,儿女双全、福寿康宁,什么时候家里添了丁、进了口,都是件值得大张旗鼓庆贺的喜事儿。孩子的出生代表着血脉的延续和家族的兴旺,人的一生也从其诞生开始进入家庭和社会。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那一定是春节了,“过年喽!”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迎来了春节。北京人过春节,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就算开始了,故有“送信的腊八粥”民谚流传。
相关人员介绍说,民俗有多种功能:
(1)民俗的教化功能;教育和潜移默化。如: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葬礼等
(2)民俗的规范功能;如:乡规民约
(3)民俗的娱乐功能;起到快乐、愉悦的调剂作用。如:苗族芦笙节、斗马节;侗族花炮节、多耶舞、瑶族盘王节、壮族三月三、蒙古族那达慕
(4)民俗的审美功能;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悦神悦意的作用。如:音乐、建筑、服饰、年画、工艺品……
(5)民俗的维系功能。民俗能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如华侨——通过讲汉语、吃中餐、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等方式,保持民族认同。
当日上午11时,咫尺匠心社会实践团完成当日实践任务,本次参观,让团队成员对北京民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团队圆满完成预定目标,并在回去后写下心得感悟,达到了预定效果。
http://www.dxsbao.com/news/1326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