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山东省学子走进边疆农场 将国学知识带给少民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徐心蕾

山东省学子走进边疆农场 将国学知识带给少民学生

中国青年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8月8日电(通讯员徐心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格子公益新疆暖梨行队全体队员于8月6日到达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沙依东园艺场,他们将在这里开展为期十五天的暑期支教活动。8月8日,B组队员前往沙依东四分场,开始了第三天的支教活动,队员带领80余名少数名族同学学习了《论语》节选,学习卡通人物绘画并辅导同学们完成部分暑期作业,让同学们在参与暑期夏令营的同时,不忘学校的课堂知识。

QQ图片20180816150033.jpg

图为志愿者徐心蕾在给少数民族同学讲解论语三则。 金慧雯 摄

品读论语 体会国学

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国学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让维吾尔族学生走近儒家文化。因此,队员金慧雯和王毅轩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论语》学习课堂。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读时间总是显得格外宝贵。早晨八点三十,老师先带领同学们跟读了论语三则,期间询问了同学们不会的字词,并注音解释。

第一节课时,小金老师围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午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句话进行讲解。通过曾子的“每日三省”,志愿者向同学们传达了自省、自律、自觉的日常习惯,让同学们学习到良好习惯的同学,感知到了国学的魅力。

QQ图片20180816150037.jpg

图为少数民族同学认真听讲,理解论语内涵。 徐心蕾 摄

师生探讨 教学相长

老师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学习路上的陪伴者。教学的志愿者谨记教学相长的道理,在学生自学、自修的同时,引导同学们“效师”、“效友”而学,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读了论语三则,在解决完生词问题后,小金老师与她的同伴向维吾尔族同学讲解了论语三则的内涵与意义。“老师,这个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啊?”阿卜杜塞米同学一脸疑惑。“罔(wang),三声,它的意思是迷茫而无所得,这句话是说只学习而不会思考就会感到迷惑。”王老师耐心地解答着同学们的疑问,并且以此为契机提醒着同学:“同学们通过这句话应该明白在学习的同时不能忘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也要记得从中学习,只有这样小朋友们才能得到进步,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

QQ图片20180816150021.jpg

图为志愿者徐心蕾与少数民族同学讨论“生活中的论语”。 金慧雯 摄

文化碰撞 共同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话体现了古时候君子对待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热情,朋自远来,自然而乐,这是是真诚之乐。古时汉人孔老夫子有如此见解,现代的维吾尔族人民也有这一文化。维吾尔族的热情好客可谓是声名远播,他们能歌善舞,在朋友到来时会准备上自家的羊羔肉、应季水果等等来招待朋友。阿卜杜徐库尔在理解这句话后向老师发出邀请:“老师,我们家的蟠桃和葡萄熟了,欢迎您来我家做客。”

qq_pic_merged_1534402885464.jpg

志愿者金慧雯与维吾尔族学生互相交流观点。 徐心蕾 摄

一篇论语好似一道桥梁,那头是汉族老师谆谆教导的心,这头是维吾尔族学生认真求学的情,这道国学的桥梁将两族人民的心连接在一起,让师生共同学习对方文化,一同品味国学经典。

支教队队员通过亦师亦友的教学方式,将国学知识带到了偏远的边疆农场,将学生的好客情怀收纳在内心的柔软之处。

http://www.dxsbao.com/news/1323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财大学子探访抗疫一线工作者,探寻个体经济新发展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中,当前战“疫”拐点尚未可知。面对这场持久战,各地大小医院,快递驿站和代表个体经济户的地摊经营者们该如何响应号召做好防治工作?实践团队为了解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疫情防控,深入调研复工复产

疫情是磨难也是考验,在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失业、供应链中断、延迟复工、停摆、亏损……成了2020上半年绕不过的关键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以……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聚焦防疫宣传,线上相聚讲述动人故事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以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这是微博上一位博主对整个疫情的概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心聚团队 合作共进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强化集体向心力,4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联合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于聊城大学北田径…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薪火以继往 怀赤忱而开来”主题升旗仪式

为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4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在西校区十一广场隆重举行“…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最新发布

海大学子不忘民生之本,辗转科研重地,农间田头
进入大一后,了解了大学生暑期要参加“三下乡”项目,通过百度上查询了“三下乡”的意义,百度上写到:“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巢湖学院大学生走进烔炀——开播知识课堂 老有所学亦有乐
  巢湖学院大学生走进烔炀——开播知识课堂 老有所学亦有乐  大学生网报合肥8月2日电(通讯员张晓涵)“我活了这么大年纪,没上过学,都是从电视和广播上才了解到外面的事情,你们搞这个老年课堂,我是要 …
画多彩纸鸢,寄美好憧憬——丽水学院“华侨新生代培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8月15日下午,来自丽水学院的志愿者孙佳燕给大班学生们带来了一节中国传统工艺课——制作手工风筝。…
巢湖学院大学生三下乡走进烔炀:深入基层送温情 义诊之行暖人心
   大学生网报合肥7月31日电(通讯员张晓涵)“你们是要去烔炀的敬老院吗?这天气怕是要下雨哩!你们这些大学生太辛苦了!要是不嫌弃我这辆电动三轮车,就上来捎你们一截路吧!”质朴的面庞,老旧的电动三轮车 …
相约盛夏,浓浓沂蒙情
7月25日,在临别之际,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遇见团队的队员们与村里的孩子一起为临沂市兰陵县小池头村的村民带来了一场“浓浓沂蒙情”文艺晚会,一起和村民度过一个难忘的盛夏之夜。 …
产业扶贫开辟新的扶贫之路
中国石油大学光熠实践队深入德州,探寻光伏扶贫现状
为响应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号召,学习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举措,从实际中体验国家十大精准扶贫政策之一——光伏扶贫的扶贫效果与扶贫方式。7月26日,中国石油大学光熠实践队抵达德州市开展光伏扶贫的调研行动,探究德州市光伏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记一条条小生命的诞生—“中科三号”的人工繁殖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在黄冈水产科学研究所度过了半个多月的时光,大家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已经可以开始帮助师傅们做人工繁殖小鱼苗的任务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经历了三批异育 …
有效处理计算机故障,一心为您排忧解难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E心‘维’你”是一支由11名来自红晓帽电脑维修队的成员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为维修组、宣传组与调研组三个组别。该团队是一个公益性的电脑维修队伍,致力于解决棘手的电脑 …
走进壮乡“莫土司衙署”,助力传扬特色传统文化
  土司文化和壮锦文化是忻城县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是忻城县开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忻城壮族织锦技艺形成了历史悠久,凝聚着壮民族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壮民族的审美理念,在此背景下,广西师范大学共青团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