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潜江本禹志愿服务队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小分队来到了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潜江广华办事处兰家岗村对当地的水稻综合种养模式进行调研、采访。
稻田综合种养,是利用人为构建的稻田环境,充分发挥物种间互利共生的作用,有效促进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产出绿色或者有机水稻和水产品。在我们走访的这么多地区中,稻田综合种养最为突出的地区便是潜江,潜江地区的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大,当地农户相当支持,当地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也比较成熟。而潜江地区最为突出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便是稻虾综合种养模式,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潜江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
在走访中,农户反映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是:目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产效益高,而水稻的比较效益低,导致“水产-水稻”发展不平衡,重水产轻水稻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改变目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渔强稻弱的问题,突破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保障水稻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还了解到,2017年,在虾稻共作模式下,平均亩产小龙虾200公斤、稻谷600公斤,亩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比单一种植中稻亩均增收3000元,虾稻共作模式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1000元以上,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4倍。
总结在各个地区的走访,我们有如下发现:
1、当前水稻普遍面临着“增产不增收”的状况,水稻产业的发展需要实现由产量导向向质量导向的转变,水稻品种的改良和肥料的改进给水稻增产提质提供了巨大的进步空间,但气候变化、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打工趋势等因素限制了水稻进一步发展。
2、稻农种田利润甚微,甚至入不敷出。“现在种田哪能挣到什么钱!”“2017年天不好,都没挣到钱,还亏了本!”在走访中,很多农户这样跟队员说道。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村去年都经历了或多或少的天灾,去年很多地区遭受到了强风和干旱,基本上头季稻产量较低,再加上再生季的一部分留下做口粮,能够卖出去的水稻获得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用。
3、目前水稻综合种养模式的应用范围还很狭窄。在走访6个市县十余个村庄的过程里,几乎没有碰到水稻综合种养的情况,只有潜江一带水稻综合种养模式比较广泛。该生态模式还需要政府以及相关的农业人员的积极推广和扶持,以实现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如何可持续发展,扶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要脱贫也要致富,科技扶贫至关重要。我国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科技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科技扶贫离不开主体支撑带动,特别是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和联结带动能力都比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走访,对于如何扶贫攻坚我们也有了一点想法:
1、应该扩大政府的宣传力度,各级乡政府组织应对各地村民适时进行一些教育工作,普及当下的一些新技术,让农户先知道这些技术和种养模式,再掌握,到最后付出实践,真正实现提高水稻产量及收入水平的目的。
2、应提高对水稻生产农户的扶持力度,并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以及农村合作社的影响力,对水稻进行集中统一规划与科学管理。让大户带小户,从而让一整个片区都能“标准化”、高效化、绿色化地生产水稻,提高一整个片区的农业收入水平。
3、完善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建设。在调研过程中,约96%的农户家里没有电脑,85%的农户家里没有互联网,可见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建设并不完善。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了解一些农业的最新动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扩大农业生产及销售的思路。同时构建互联网与水稻相结合的路径,通过科学技术与互联网大数据,将整个村甚至整个县城的水稻种植现实情况随时反映出来,实行动态的监控。
4、引进农业、科技技术人才,实现农业产业的科学化、绿色化生产。
短短十天的实践,我们只是看到了水稻生产的一角,未来我们会继续关注水稻生产,希望能为稻农的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出一份贡献。
http://www.dxsbao.com/news/1304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