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改变思路
7月17日上午调研队出发前往朝阳县下杖子村,先后对三家农户进行了采访和了解。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于不惑之年组成家庭,现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劳动能力了,可想而知这一家人生活的不易。然而,虽然家庭困难,这一家人的脸上却总是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显然现在生活得很满足。
老人告诉我们这都源于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政府帮助自己家盖了房子,每月还都有4000元的“五保”金和80元的养老金,虽然收入单一但对于自己这样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
是啊,依照现在的情况是不可能长久依赖别人的帮助的,而自己又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时候有强大的祖国,有负责的政府做保障,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他还向我们介绍村里的扶贫工作是去年冬天展开的,虽然是刚开始,但却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他们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建设生态园、建设旅游区,全村一起脱贫。我们观察了一下村里的情况,环境是不错,山林环绕,具备开发的条件,但是村里通行的的道路还是土路,绵延弯曲,走起来十分困难,面包车在上面人也看到十分颠簸,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相信在有关部门合理规划后,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后,村里的前景会更加美好。
临走前,他恳切地鼓励我们好好学习,科技兴农,并欢迎学有所成后到这儿来帮助村民,欢迎来看村里的致富成果。爷爷年龄大了,但我可以感受到他心劲十足,而且他思想前卫,不同于后期采访的其他年级长的村民,他清楚地认识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大局,清楚地认识到本村应该通过什么渠道为“乡村脱贫”做贡献。
是什么没能让旅游业成为脱贫的“重头戏”?
槐树洞旅游区自然景观丰富,重岩叠嶂、鸟语花香,可旅游项目为何至今也没成为乡村脱贫的大手笔?我们在寻找答案。
我们观察到山下桌椅标示收费,显然这对大多数游客来说并不是很合理,而且虽有标示却无人管理;景区管理和服务人员专业度不够,能作为商品销售的只有拜佛的香火;山上供人们休息的亭子建于2000年,亭体大部分都生锈掉漆,显然已是年久失修,而另一座山头新的庙宇却座座落起等等这些可能都是旅游区走向致富路的“绊脚石”。
脱贫信心从扶贫政策的落实处树立起来
种蔬菜大棚的叔叔,一年下来他棚里棚外能收入3万元钱左右,总体情况还是挺乐观的。
听他说这几个大棚是政府扶贫项目,自己是贷了款的,将来如果自己还不起贷款,可以把大棚转让给别人,让别人还贷款,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政府的扶贫项目确实给了他很大帮助。
生活中切切实实看到政府的扶贫项目、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们感到特别的欣慰和骄傲,愿意把这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增强我们的脱贫信心。
乡村脱贫,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脚踏实地,新生活就要到来!
http://www.dxsbao.com/news/1276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