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为期半个月的支教路,青岛科技大学赴河南“新希望 梦相传”教育关爱团的志愿者在河南商丘尚屯镇回示小学已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课。
传统文化课在各个年级均有开设,根据年级知识面的宽窄设定了不同的深度的课程。二年级因年龄太小,课程仅有经典古诗词的积累。三、四、五年级的对相关传统文化已有一定了解,教学任务则更深入一些,其分为传统节日、对联、古代艺术品、文化常识等四个板块。
传统节日是讲授的第一个内容,同学们都对法定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寒食、七夕、腊八等非法定节日了解欠缺,志愿者就详尽地讲解这些节日的由来、习俗及相关文学作品。在讲春节时,志愿者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收集家附近春联的作业,顺便引出第二个内容——对联。对联主要讲解基本规则、常见规则和趣味对联。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趣味对联中的叠字多音字联志愿者着重给大家讲解了“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在有一定的积累下,又让同学们自行完成了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断句和标音。古代艺术品主要侧重于剪纸和陶瓷,志愿者给大家讲述了剪纸和陶瓷的类别,感受地理差异造成的民俗差异。之后,志愿者老师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青花瓷极其制作工艺,其间趣味,妙不可言。
文化常识所用课时最长,按照类别,志愿者分别给大家介绍了古代称谓、历法、节气、科举以及一些基本文学常识。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古文接触不深,对于有些文言词语无法理解,例如“尔”、“汝”、“不才”、“鄙人”等,志愿者让同学们及时摘抄笔记。有关历法的知识点,同学们仅能够熟练记住十二生肖及其顺序,志愿者就顺着十二生肖给大家普及了十二地支和十天干,待大家基本记住了天干地支的顺序后,志愿者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了干支记年法的计算。下一个讲解内容是节气,有不少同学能够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但对于节气所对应的时间及其用途缺乏一定了解,志愿者也以此给大家进行了讲解。下一个内容即是文学常识,设置这个内容是为了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量,为之后的语文文学鉴赏作一定的知识储备。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入门教程,旨在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怀。十多天的学习,同学们逐渐对诗句朗朗上口,也渐渐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愿孩子们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news/1240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