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夏津”经济与文化调研团队第四天实践报告
2018年7月18日,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赴德州“银夏津”经济与文化调研团队在社会实践第四天来到夏津县万亩棉花绿色高产示范方,受到了大李庄党支部书记、隆丰合作社理事长、加工厂厂长李洪生的热情招待。
首先,李书记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万亩棉花绿色高产示范方。高产示范方范围包括在新盛店镇大李庄村隆丰种植合作社、岳集村等17个村。项目区内实现“两控、三提高”目标:即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棉花单产比前三年平均提高5%,棉花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0%以上、化肥利用率和农药防治效果分别提高5 % 。良种、关键技术推广率、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均达到10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而隆丰合作社、加工厂所用的原棉来自示范方和当地散户的棉花,这对推动当地棉花的种植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谈到夏津县的棉花发展,李书记给我们说到目前成本过高是限制棉花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棉花的销售价格维持不变甚至略有降低,但成本一直走高,从而导致中间的利益空间持续走低。导致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如今人们的观念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相对来说更“体面”的服务行业,或者选择外出打工、创业,从而致使留在农村的多为妇孺、老人,这类人还要肩负的照顾孩子的任务。二:棉花种植土地的划分,当前夏津县的棉花种植户多以散户为主,只有极少数的大户种植,从而导致机械化水平难以大幅度的提高,在采集方面只能依靠人力采集。三棉花种植和采集的特点,棉花的种植不同于粮食作物,它需要在种植期间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而且虽然现在的棉花都为抗虫棉,但是仍然会有害虫的侵袭,飞机喷洒只能覆盖叶子的上方,而叶子的下方只能依靠人力喷洒。夏津县当地棉花的采集需要四到五次,不同于新疆棉(只有一到两次),采摘过程是一项急促而又漫长的工作。此间的需要雇佣足够的人员。李书记还提到气候原因对当地棉花种植的影响,由于夏津县的土地为盐碱地,种粮食的收益不高,只适合种棉花。夏津县棉花的采集时期为雨季,降雨量过多会导致一年的棉花收成直线下降,形成“看天吃饭”的现象。在示范基地,我们还观察到这里发现这里实验这许多的棉花新品种和种植方法,如新地膜的使用等等。
除了参观棉花示范方,我们还前往隆丰加工厂,近距离的观看棉花分离出棉籽在加工成棉包的过程。首先,利用抽风机将存放在广场的采集完成的棉花吸入管道,把棉花中存留的棉叶,枝条等杂质清除,随后进入分离机,分离出纯棉和棉籽,再将纯棉压缩成易运输的棉包,棉籽存放在仓库,送往油厂,加工成棉籽油。
在最后,李经理和我们就今天的参观实践做出了总结:一,大力推进机械化水平,尽可能的减少劳动成本;二:不断尝试新的品种,新的种植方法,提高棉花的品质,加大当地棉花的市场份额。
通过今天的实地参观和与李经理的交谈,我们对夏津县棉花行业有了更清晰全面的认识,使我们了解到棉花种植行业的不易、农民劳作的辛苦,更加珍惜当先衣食无忧的生活。
http://www.dxsbao.com/news/1120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