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探美丽古村落,方知文化韵无穷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及其具体要求,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等。
近些年来,中国各地农村都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政策,先后出台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美丽乡村的建设方案,并付之于实际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出台的《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纲要提出,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安吉县正在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在许多实地考察过安吉的文化工作者看来,已经成为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全国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许多区域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同时带动了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的乡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加之自身的自然区位优势与历史文化传承,正大步向繁荣迈进。
美丽乡村之美丽,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优美与村容村貌的整洁,更体现在繁荣的乡土文化遗韵,鲜明的产业特色,健全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幸福的农民生活等方面。简单说来,即“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提升,四大工程。
相较于其他方面,繁荣的乡村文化遗韵更应受到人们重视。如今,虽然文化继承与保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农村普通劳动人民接受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使之对于文化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甚至会出现大量破坏古文化遗址的行为。这样,乡村文化的传承之路更是步履维艰。
然而,若是希望乡村文化,尤其是乡村的非物质文化(如乡俗、乡语等等),能够以最小程度的受损程度为后人所传承,提高每个时代的农民的道德知识素养是治本之策。归根究底,农民才是世世代代生活在乡村的主人。他们的素质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否。
可惜的是,也正是由于农民历代皆扎根于农村,受视野、见闻以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心理的影响,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并不真正了解其文化的瑰丽、壮阔与珍贵。反倒是一些外来的旅客、冒险家,抑或是文化工作研究者、历史工作研究者,在与乡村文化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被其淳朴与敦厚的特质深深感染,从而写下辉煌巨制,流传千古。他们本人,也因其著作而名垂青史。
静探美丽古村落,方知文化韵无穷。美丽乡村的建设,绝不应是个噱头,而应是中国乡村建设的最高目标,最高追求。
文学院“静探和孚,恪修文志”湖州和孚镇古建筑寻访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
翁周颖
http://www.dxsbao.com/news/1000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