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新冠科普进家乡之“新冠新形势,你我共守护”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 吴映双 2023/1/12
三年抗疫,筚路蓝缕,当下中国已初步具备科学精准防控的能力,疫情防控新常态也愈发凸显科普新冠肺炎病毒相关知识的重要性。2023年1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4支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携手良医汇和新浪直播平台,为父老乡亲们上起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新冠科普云课堂。
新冠新形势,你我共守护
新年伊始,华中科技大学的4支实践队——第一临床学院“防癌护爱、云上医讲”实践队、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科普下乡,饮食健康”实践队、“科普助力抗疫,知识惠及生命”寒假社会实践队、基础医学院“防疫新篇章,健康中国行”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胡建莉教授、杨盛力教授、吴艳老师、张倩老师、程军平老师的指导下,携手勠力,深入家乡,走进基层,分别就饮食健康、感染性肺炎、感染性心肌炎及新冠后的抗肿瘤治疗在线上课堂为大家一一讲授知识。
本次公益科普由龙喆同学主持,会议首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胡建莉教授致辞开场,她表明在疫情常态化的初期感染人数激增、医疗资源挤兑难以避免,新冠适逢开年,希望和大家一起攻克时难;肿瘤患者是新冠的易感人群,他们的新冠防护及诊疗问题也更加值得关注,也非常期待能在接下来的科普中帮助到大家。
健康第一步,营养来呵护
新冠疫情患者的健康,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膳食营养。特别是对于患有基础性疾病以及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来说,合理饮食更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吴艳教授给出了五点建议:食物多样、保持体重、平衡膳食、足量饮水及适量食用肉类。接下来,刘洋同学讲述了新冠带来的多器官损害,也针对新冠阳性期及康复期的患者给出了个性化的饮食指导,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了防治新冠的具体方案。
肺炎不可怕,医生来解答
肺炎作为COVID-19这一主要攻击呼吸系统的病毒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困扰老百姓最多的烦心事。方嘉伟同学首先为观众明确了病毒致病性的转变——疫情前期会侵入下呼吸道,产生严重的肺部疾病,而在后疫情时代往往只感染上呼吸道,危重症率大大降低,由此解读官方为何将“新冠肺炎”改称“新冠感染”。同时,他也就白肺、咳嗽等备受关注的热点症状进行科普,同时指明了新冠高危人群类别,如大于65岁老年人及妊娠晚期或围产期女性等,着重强调应关注全身免疫系统反应不太强烈的老人小孩相关血氧率指标及精神状态异常。
预防心肌炎,谨慎不惶恐
近日,“阳过后小心病毒性心肌炎”的热搜横空而出,各类新冠康复患者在短期内剧烈运动而入院甚至猝死的事件,引起了大家新一轮的担忧。王晓慧同学阐明新冠之后何以出现心肌炎——病毒激活大量炎性因子释放损伤心肌细胞,并且可能感染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心肌缺血等。她指出,心悸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是爆发性心肌炎早期识别的症状表现,血液动力学障碍是其重要特点。为了进一步诊断新冠感染后导致的相关心肌炎,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她也告诉大家感染康复后短期内最好不要运动,给身体留出恢复的缓冲时间,为预防心肌炎应该多多休息、加强营养。
感染新冠后,如何抗肿瘤
王淦昕同学在科普时强调,肿瘤年轻化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为预防肿瘤,我们应该做到戒烟限酒、定期检查。当今社会,每个肿瘤患者都将面对感染新冠后是否需要暂缓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等抗肿瘤治疗,具体需要暂缓多久,暂缓后是否会加速肿瘤的生长等诸类难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盛力教授给新冠阳性患者抗肿瘤治疗时机的一般原则是,凡是感染后基本建议推迟抗肿瘤治疗,而推迟抗肿瘤治疗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临床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即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恶性肿瘤的类型和状态、推迟治疗导致癌症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合并症、治疗的类型和强度、以及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等多个因素,其中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讲堂尾声,答疑解惑
在医生们的科普讲解过后,在评论区及后台也受到了许多反馈,主持人龙喆同学从中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张倩教授、肿瘤中心杨盛力教授与临床营养科吴艳教授共同解答。
本次公益科普在良医汇和新浪微博线上实时收看人数10.5万,各位教授与同学们的精心准备让本次活动迎来热烈反响,参与直播的观众也从中学有所获、病有所医。
2023新春之际,同济医学院的同学们携手返家乡,不仅承载着对于家乡人民平安喜乐、健康常在的美好祝愿,更是不忘前辈们“同心同德,济人济世”的教诲。新一代的青年学子生逢盛世,肩负着报效家乡、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通过科普云讲堂的形式身体力行,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不假时日他们也将成为医学领域的国之栋梁。新年新气象,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共同迎接崭新的2023年!
http://www.dxsbao.com/gongyi/541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