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公益活动 >

品味道明竹编贡献天府力量!“竹编韵与天府味”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西华大学 作者:张奎 任雯茹

助力乡村振兴,勇担青年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每一代青年人都有独特的际遇,都需要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机械工程学院“竹编韵与天府味”团队响应党和时代的号召,前往崇州市道明镇进行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诺言。

崇州市道明竹艺村是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振兴样板村。道明自古就是产竹之乡,从清朝初年就有平面竹编、瓷胎竹编。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道明竹编”更是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的特产,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而竹艺村便是以竹编艺术品为生的网红艺术村落。为进一步了解竹编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西华大学“竹编韵与天府味”团队于2022年6月21日前往崇州市道明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6月21日早上,指导老师廖傲梅与实践团队从学校出发前往本次三下乡活动目的地。安全抵达后,廖老师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安排。团队经过简单休整后,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廖老师与当地政府就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意义进行沟通。在政府及当地村民等多方帮助支持下,实践活动步入正轨。下午,实践团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竹艺村,进行了一些实地的考察。通过这一天的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体会到竹编艺术跨越百年的独特韵味,同时团队成员们也根据今天的调研成果,部署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6月22日在方案讨论和修改之后,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新的进程——走近白塔,了解竹编。早上9点,实践团前往道明镇白塔湖,参观白塔寺,感受佛文化与竹文化相互交织的结晶。下午,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杨隆梅工作室参观学习。在与杨隆梅女士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道明镇的居民大多掌握竹编技艺,竹编技艺代代传承,道明竹编作为当地的国家级非遗和当地的地标,是道明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居民依竹而居,以竹为器,竹编技艺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

6月23日,实践团来到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思进老师的工作室参观学习,赵老师就工作室的展品给大家讲述竹编历史,了解到竹编与道明竹艺村紧密联系在一起。赵老师告诉我们,竹编技艺是机器无法替代的,需要一代又一代手艺人传承下去,竹编的传承需要青年。离开赵老师工作室,实践团去往竹编体验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完成对竹篮的编制,亲身体验了竹编艺术。

实践团经过这几天的不懈努力,完成了本次的社会实践调研。最后回顾,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实践团也采访了来道明竹艺村的一些游客关于他们在来道明之前对竹编艺术文化了解程度,在参观了道明竹艺村之后又有什么变化……实践团学习了道明竹编艺术后,对刚来的一些游客,队员也会为其介绍道明竹编文化,鼓励游客深入了解道明竹编。

道明竹编,是中国的遗产,不允许被埋没,得不遗余力的传承。青年是未来的主力军,青年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融媒技术推动下,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移动传播平台风起云涌,5G网速的提升与流量资费的下降,促使移动终端远超传统路径,成为传播的主流。实践团认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要紧贴时代,合理利用移动媒体的各种优势,发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引入多元流量,以简洁、高效的切入方式推动非遗传播生态化。另一方面,非遗文化还应加强与受众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发展高粘性的非遗“铁粉”,编辑优质的视频、推文,组建专业的直播阵营,从方式、路径、内容、视觉等多个方面合力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发展。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传播了我国特色文化,还帮助和引导了大学生们了解特色文化,不断向上发展成就自我;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想,还使得大学生能全面发展。体验并了解到民情及农村生活的艰辛,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才能真正的实现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这次下乡活动,实践团受益匪浅,团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更明白了传承非遗文化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实践团在道明镇竹艺村具体实践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这些问题,这才能锻炼当代大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给当地村民塑造了一个很好的大学生形象。作为当代大学生,实践团所有成员以具体行动证明着强国有我,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诺言。

http://www.dxsbao.com/gongyi/4494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参加西部计划教育展馆

【教科】我院组织参观西部计划教育展馆为加强青年学子对我校西部计划工作的了解,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3月27日,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同学们到文华苑参观西部计划教育…… 王海燕 杨鑫淼 吴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开展第二十五个“世界睡眠日”义诊活动

为增强全院师生对睡眠健康的认识,倡导科学睡眠理念,3月20日,教育科学学院分工会联合聊城市人民医院在4#C121开展了第二十五个“世界睡眠日”义诊活动。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和耳鼻喉科的…… 吴依凡 王婧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学习教育启动会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3月25日,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在4#C214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会议。学院党委书记王迎秋主…… 毕延琛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组织安全教育专题政治理论学习

为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自觉,推动安全工作落实,3月20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C221组织开展全体教工安全教育专题政治理论学习,学习由党委书记王迎秋主持。党委副书记吴…… 刘雨佳 李晓斐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红途铸梦”服务队赴黄山路社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致敬时

【教科】我院“红途铸梦”服务队赴黄山路社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致敬时代楷模”社区实践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3月8日,教育科学学院“红途铸梦”服…… 杨佳美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嘉年华活动

3月16日,教育科学学院在西校区北操场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嘉年华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大一和大二年级同学,共组建8支队伍,每支队伍由8名同学组成。本次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运动巧妙融合,…… 徐源璐 吴依凡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开展“绘心绘意 愈见美好”心理绘画疗愈展

为引导同学们探索内心世界,释放情绪压力,实现心灵的疗愈与成长,3月15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C121开展“绘心绘意愈见美好”心理绘画疗愈展。活动伊始,主讲人详细介绍了评选规则,作品将从…… 毛思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举办“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主题观影活动

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月5日,教育科学学院在11#A601举办“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观影活动。活动伊始,主持人就本次主题观影活动展开细致介…… 蔡梦娇 王梦涵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节水护水入社区,齐心协力共努力 ——华水机械社会实践队
在节水护水的过程中,上到国家,下到百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制定政策宏观调控,而百姓将这些观念和政策付诸实际行动,每个人都是节水护水的中坚力量,每个人的努力都不可以忽略。九层之台,起于累…
节水护水入社区,齐心协力共努力
在节水护水的过程中,上到国家,下到百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制定政策宏观调控,而百姓将这些观念和政策付诸实际行动,每个人都是节水护水的中坚力量,每个人的努力都不可以忽略。九层之台,起于累…
追求目标 坚持不懈
追求目标坚持不懈——许昌学院校友办公室“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纪实2022年6月28日星期二,许昌学院校友办公室“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实践活动开展第四天。外国语实践小组成员借助腾讯会议采取与…
保护水源,拒绝浪费 ——华水机械社会实践队
水,是神圣的,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水的存在,而干净的水却不见了踪影。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生命的源泉,大地上的每一个生命都需要靠水来成长。水,是多么伟大啊,它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需要它…
新和村民热情献,浙理学子风采显
在2022年6月27日,我与团委的大家初至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刚来人生地不熟的,好在大爷大妈都十分热情好客,在这里也有很好的一个体验…尽管今天车辆师傅出现了一些情况,导致我们到达的时间比预想的晚了将近…
左牵黄,入新和
从理工西行百二十里,隔萧山,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大巴取道,入则见新和,水尤清冽,人尤善存。去新和社会实践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拖着行李箱出发了,在经历了大巴车上的颠沛流离之后,终于在太阳高照…
品竹编艺术感乡村振兴!“竹编韵与天府味”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系统运作的新兴力量,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的重点在经济、难点在文化、关键在人才。在我国,大学毕业生群体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储备库,乡村振兴不…
吉首大学五官村文化帮扶社会实践队: 以文化为内核,助力乡村振兴
拓视野,长见识,做贡献,淬青春。6月26日上午,吉首大学五官村文化帮扶社会实践队举行了暑期“三下乡”出征仪式,实践队指导老师李端生、孙立青及七名成员参与了此次出征仪式及指导会议。本次社会实践旨在以…
红色作品创作,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作品创作,传承红色基因--“以设计之力,扬红色精神之帆”暑期社会实践队6月28日是许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以设计之力,扬红色精神之帆”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始社会实践的第14天,此阶段活动主要以“红色作…
新时代和平主旋律,红光长存天地间
旭日朝阳,虹光暖芒。早上背上行囊,前往社会实践的出发的地方。党的红色印记,乡村的朝气生机。在以前的梦幻与近在咫尺的现实里,路途上心中充满了想象与激动。中国的乡村现在怎么样?过去怎么样?未来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