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师范大学20级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中英二班团支部承包的建党100周年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已经正式开始啦!参赛者文思泉涌,为我们呈现出一篇篇结构紧凑、内容充实的文章。我们期待你的感想哦
《八佰》观影报告 邱昊龙
去年,电影《八佰》在全国上映,这是一部“历史献礼片”。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临近尾声的故事。当时,中国军队不敌日军海陆空一体的凌厉攻势。10月26日,大场失守,上海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队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为防止被日军围歼,国民党决定放弃现有阵地,全面向苏州河南岸转移。但是,蒋介石为了转移日军的注意力以及把英美拉入战局,决定留一支中国军队在苏州河北岸坚守,最终选择了毗邻苏州河的四行仓库,最终,在4天的艰苦战斗后,守军撤入上海租界。
在这段真实的历史中,国民党守军800人,以伤亡29人的代价歼敌二百余人,抵挡日军数万,是中国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次精彩战役,但在战略上却是失败的,国民党拉拢英美的计划破产,也未能阻止上海沦陷。
但就是这样一段历史拍成的电影,却在上映后饱受诟病,甚至被官媒批评,为什么?是因为这段历史不够感人吗?我想不是。官媒在批评《八佰》时,用到了历史虚无主义这个词。是啊,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我想,《八佰》之所以被批评,究其原因,是因为其作为一部历史片,却经不起历史的推敲。电影为了煽情,制造了太多没有事实依据也缺乏逻辑的情节,用个人英雄主义代替了全民抗战的伟大事业。但事实上,无论是成功的战斗,还是悲剧的结局,只要反应真实的历史,就足以震撼人心!
另外,电影并没有刻意突出租界的历史意义,但是通过观看电影,我意识到,当时的国耻并不只是日军的全面侵华,与四行仓库仅有一桥之隔的上海租界,其实也是当时中国国耻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真实的历史结局中,退入租界的士兵们最终死死伤伤,甚至沦为奴工。而最初这场战役的起因,也仅仅是蒋介石对英美的一场“作秀”。这在当时,就是一个弱国血淋淋的悲剧。
但当时的八百壮士作为蒋介石“打给外国人看看”的象征,最终却成为中国人面对强敌不屈抗战的象征。当时的壮士们以一腔热血,不畏死亡,在全体中国人当中树立了一座坚持抗战的精神丰碑,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
这支孤军的悲壮,是当年弱小的中国的悲凉。
而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
这恰恰就是历史予以今天的意义。
尊重历史,就是对烈士们最大的尊重!
http://www.dxsbao.com/gongyi/3449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