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百廿路,艺火薪传久
7月8日-7月15日,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于黄梅县苦竹村油铺街中心小学开展了“艺火薪传,耕读百廿”艺术下乡支教活动。支教队由十一位艺术团团员组成,他们以推动“艺术普及”为目的设置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致力于弥补农村艺术教育的短板,推动高雅艺术的传播。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诗情画意”的课堂上,孩子们一边背诵古诗,一边在纸上画着老师刚刚给他们讲述的“意象”。一片片荷叶在纸上排列,一朵朵荷花在手中绽开,在孩子们的笔下,一首《江南》骤然变得生动起来。随后的几天里,支教团的大学生们“各显神通”,为孩子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夏令营的课堂紧张而有趣。龙雨馨和李筱璐从“吹”“拉”“弹”“打”这四种类型的乐器入手,分别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竹笛、二胡、琵琶和鼓等民族乐器;周俣轩专门从武汉将自己的小提琴带来为大家示范演奏,帮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认识西洋乐;张宇淳从”什么是话剧”讲起,介绍了话剧表演的三要素:语言、动作、情感,并通过“你来比划我来猜”的小游戏激发孩子们的表演欲,解放天性;唐海蓉、洪紫蓝通过精彩的表演视频向孩子们介绍了舞蹈的发展历史、分类和意义,现场讲解并示范了舞蹈的基本手位和基本体态;李欣煜向孩子们介绍了国粹京剧生、旦、净、末、丑等戏剧角色,并通过试穿戏服、画脸谱等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对京剧传统艺术的感性认识。
经过几天的相互交流,支教队队员们了解到油铺街的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平日里由家里的老人代为照顾,在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对于艺术更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孩子们逐渐对舞蹈、戏曲、西洋乐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的艺术天赋被一点点地挖掘,几乎每天都会给支教队带来新的惊喜。队员王子涵说道:“他们并非没有艺术天赋,只是缺少正确的引导。这些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需要悉心浇灌,才会绽放艺术之花。”
队员们在向孩子们普及艺术的同时,也希望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队员们精心设置了文学小课堂、趣味运动会、科技小课堂等素质拓展类课程。孩子们从最开始的羞涩拘谨逐渐变得开朗活跃,欢笑声不时从村委会二楼传出。
7月15日上午8:30,为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支教队队员在小学食堂精心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华农食科辅导员、华农驻油铺扶贫工作队队员马标行到场观看。幽默的相声惹得观众捧腹大笑,咿咿呀呀的京剧唱腔展示着戏曲的魅力。节目不仅包括中国传统艺术,队长吴俣轩也将西方代表乐器小提琴也带上了舞台,一曲《红豆》诉尽了相思之苦。风格各异的歌曲和舞蹈更是将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展现在家长的面前。最后,全员大合唱将整个汇报演出的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对支教队的不舍与眷恋全都融合在了歌曲《送别》之中。
演罢,一名学生家长激动地来到支教队面前说:“今天的演出办的太好了,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作为孩子家长,我非常地感动。感谢你们,感谢华中农业大学。”听了学生家长感谢的话语,队长周俣轩更是感慨万千:“上大学以来一直都有一个去支教的想法,这次不仅是圆了孩子们的艺术梦,更是实现了我自己的一个小梦想。在黄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虽然平淡,但想到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小朋友陪伴,便感到幸福满满。”
临行之时,一位六年级的孩子跑到支教队队员们跟前问他们会不会再来,她说:“话剧真的很有趣,我想跟着淳姐(支教队队员张宇淳)完成《小王子》的后续。”普及艺术也终于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听到这番话,队员们非常感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种下艺术的种子,黄梅的后续将由他们自己书写。
本次支教活动在传播高雅艺术的同时,为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推动艺术在落后地区的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支教团的队员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艺术不能只是束之高阁,需要走近大众、融入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gongyi/2026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