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毛姆曾这样评价《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众所周知,书中的主人公的塑造其实是以法国画家高更为原型。
高更也曾做过股票经纪人,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生活很“美满”,后来在绘画天赋的召唤下,他毅然放弃原本“幸福”的生活,甚至不惜断绝家庭关系,一个人四处流荡,绘画,到偏僻的小岛过着原始的生活。
或许正因如此,才有高更之后众多经典作品,以及那部传世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尽管高更这样的人生经历足够叫人疯狂,但让高更觉得更疯狂的,是同为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文森特·梵高。
梵高是荷兰画家,他27岁才开始绘画,35岁割右耳,37岁自杀,创作生涯只有十年,作品却不少,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其中不乏经典之作,生前虽只卖出一幅画,如今他的画作价格不菲。国内一富豪曾花3.77亿元买下他的《雏菊与罂粟花》。
关于梵高割右耳一事,有人认为是他送给妓女的礼物,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和高更闹得不愉快,所以割了右耳。
梵高和高更曾经同居过两个月,梵高非常喜欢高更,把他当做前辈看待,两人经常绘画同一件事物,但终究还是因为绘画风格和个人喜好不同,两人产生矛盾,最后不欢而散。
梵高割掉了右耳,而高更去了塔希提岛。
梵高与高更都是孤独的人,但他们的孤独却不同,是电池的正负极,又是地球的南北极。
所以,当这两种孤独想吸引后,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可想而知。
<至爱梵高>这部影片并未讨论梵高与高更的故事,更多地在于讨论梵高自杀之谜,观众将跟随一个邮差之子去寻找梵高,重新认识梵高。
影片的导演真是至爱梵高,这部号称是世界首部全手绘油画电影里的65000帧都是由帆布上的油画所组成,并且通过某众筹网站聘用了115画家,而故事的剧情来自于梵高与弟弟的通信内容整理,以及120幅画作来帮助叙事。
在观看的时候,我确实被惊艳到了,虽是后印象派风格,但是该有的电影镜头语言一点也不含糊,唯一让我感到稍显不满的是,叙事视角是第三者,所以我们在看的其实是他人眼里的梵高。
看完电影后,我更想做的事情是,听着《starry starry night》去翻一翻梵高的画册,慢慢地,感受他的画作。
但我没有,因为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时分,马路上没有太多人和车辆,特别地安静,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家,有很多想说的,却又如鲠在喉,看着红绿灯来回交替。
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这是梵高临死之前跟弟弟说的最后一句话,也许,有些人生来就不被喜欢,注定要遭受无尽的痛苦与悲伤,不如就让它永远持续下去吧。
正如佩索阿在《惶然录》里所说的那样,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若干人,是很多人,是丰富的自我,比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无限增殖更为丰富。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无视周围一切的人,也可以因周围的一切或喜或悲,从而有别于自己。我们的存在是一片巨大的殖民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人,各别相异的思想和感觉全都共处其中。
http://www.dxsbao.com/art/777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