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看见背后的真相

来源:山西农大信科院新闻部 作者:闫琦睿

 我们永远无法窥探到这个世界的真实,就像起初的我们都有一双澄澈透亮的双眸,但岁月辗转终究还是蒙上了层层白纱。这世上,多的永远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时隔数年,当我重新拿起柴静的《看见》这本书时,书的封面仍旧会让看到它的人的目光为之停留:柴静身边围着的面容自在淳朴的老人,以及她注视孩子时深切温暖的目光和笑容、朴素简单的衣着,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记者,一个能真正走入人民群众的,有责任、有情怀的记者。

  “看见”这两个字本身就给人以一种莫名的沉重感。我们要看见的是什么,我们要了解的是什么,在未看之前,每个人都会这样发问。也有人会想,我看过的已经够多了,我吃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这个社会从不乏迷之自信之人,或者,更准确地来说,是无知者无畏。很多时候,以为自己已经懂了很多,也见了不少,经历些许沧桑以为就能看破红尘,经历几多世事以为就能参透人生。奈何,坐井观天之人总是对一叶障目情有独钟。

  而事实却是我们见到的远远不够,这世界那么大,我们永远无法窥得到它的全部和它的真实面貌,终其一生,也只是能看得见冰川一角。但记者正是我们的第三只眼,一点一点地打开这世上未知的种种,可能已经深藏于泥土,也可能深埋于心。他们绝不会停滞在表面现象,他们究根深掘,直溯源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又一个真相,“看见”社会最真实的模样。无论好坏,无关善恶,也无关美丑。记者就这样赤裸裸的将真相摆在社会大众面前,不是让你检阅,是让你看见。

  与其说这本书是本自传,不如说是柴静对一个个采访过程的细腻描述以及她的心路历程。我看到过的新闻媒体采访人往往会为其树立一个形象,不是历尽磨难最终成功的某界精英,就是有爱心有上进心的感动中国人物,我们看采访的时候仿佛就带了这个已经构建好的框架去了解一个人,去感受所谓的正能量。但柴静的《看见》不是这样。

  她想要看见普通大众所看不见的东西,她想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我们多数人都缺乏独立的思考,经常轻而易举的就被带进他人的观点里。如果你的眼睛已经蒙上了一层带有成见的纱,又如何能看得见这个世界?

  书中柴静有力且概括度很高的一句是:“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她一直奉行着这句话做着每一个新闻。所以每件新闻她都能写的恰到好处,不是舞文弄墨那种好,从书中很少能找出什么特别出挑或艰涩的词句。她的好是内容,文字细密,信息量大,像电影中的长镜头,从容白描。你以为该结束了,远远不是,她换个角度喘口气接着来,内容又是一个新层次,一些更深的东西。读她的文字,你感得到踏实,文字中没有戾气,书里从头到尾看不到不平、不满、疾呼、暴跳如雷或是攻击式的抗争。这本书很平静,不管这一新闻本身有多残忍,有多让人心痛,是生离死别,还是人性丑陋,还是足以能够颠倒一个正常人的世界观,她都能做到娓娓道来,不愠不火,把事实摆在人们面前,把情绪交由群众,让群众来写下文,让新闻内容继续发展下去。

  作为央视《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深入到一线,柴静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简单凝练的文字中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却轻易的将人带入了现场。她擅长像长镜头切近一样的细节刻画,仅仅是对黄色隔离线后的三两个护士的描写,就让人感到天井里的护士、医生、病人内心的无奈和恐慌。

  《双城的创伤》一文中,有一张柴静蹲在地上为一个哭泣的男孩擦拭眼泪的镜头,那是双城事件中失去姐姐的男孩。这张照片被说成是“表演性主持”,这样的评价想来也是让人无奈,可能是这一动作让不习惯真实的人感到虚假,或者,是他们懦弱到不愿去面对现实。他们用冷漠的视角去看待这张照片,看到的只会是矫揉造作。作为记者,被人误解,不被理解可能是她早已预料到的。“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论”,她知道不必死死纠缠于当下,时间自会证明一切。

  我们常常会本能的同情我们眼中的弱者,记者也常常会情绪化,不知不觉地便脱离了真相。土地买卖事件的陈志坤并不是完全的恶,所谓的受害者同样也不是完全的善,在这件事中没有人是完全正义的。柴静意识到,自己不能轻易对任何事物发表评论,做调查的记者很容易戴上“正义”、“良知”、“为民请命”的帽子,但必须要在涕泪交加中寻找真相,将真相展现给大众才是最重要的。或许所有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好中必有坏,善中必有恶,不能只看到一面便想当然,很多事物要多角度观察。其实我们讨厌的人,也会有可爱之处;我们厌恶的事,它正慢慢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面对华南虎事件,面对学术造假,面对上海倒楼,无论是汶川地震,征地拆迁,家庭暴力这些传统新闻,还是卢安克,药家鑫这些典型案例,她都以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正义,剥丝去茧,褪去一层层伪饰的泡沫,还群众一个真相。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没有刻意的去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她只是选择了留给他强烈生命印象的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人性的复杂性,让眼见的不一定为实。柴静在书中所展现的,不是简单的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看去听,才能看淡才能听到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真相。她试图把握住每一次人性的颤变,不管采访对象是强者还是弱者,她都一直用心去交流去对话,才一步步打开当事人心上那把锈迹斑斑的铁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说出真相。

  柴静一直都在追求真实,她明白,“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她要建立真实的、从容的自我,不为了煽情而煽情,也不为了克制而克制。她要将人还原为人,而不是一个概念或某种符号,以最谦卑的心态去了解,去掉装饰,关注细节,看见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那个看不见的纽带。

  “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采访是什么,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柴静这样说。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后来回忆起来才那么幸福。”白岩松这样安慰她。

  “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观众这样在她博客中这样留言。

  只有心中有深海荒原的人,眼里才有永恒的星光。柴静正如这般。

  只有真正的看见,人才能真正的从蒙昧中挣脱,这才是活着。通过柴静的看见,我看见逼迫自己成长的艰难,看见了破茧成蝶的苦痛,但最后是不断回首反省而获得的成功。

  看见,看到这个社会最真实的一面,哪怕血淋淋,哪怕赤裸裸,哪怕,人心难测。但这才是这个社会真正所需要的——真相。我们都期待真相,我们都渴望真相,我们都希望,每天所接触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一个假象。

http://www.dxsbao.com/art/741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开村发展现状的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腾鳌镇西开村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西开村目前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对策。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调研法,了解西开村发展大概情况。然后,基于随机抽样…… 王施宇 张梓涵 历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辽鞍筑梦破茧出,革命精神绽光芒

西南财经大学8月18日讯(通讯员宋雨蔓王施宇)。为切实学习了解烈士故事,回顾往昔峥嵘岁月,西南财经大学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成员于2023年8月18日前往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烈士山公园进行…… 宋雨蔓 王施宇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财大学子三下乡心得感悟:积蓄筑梦之力,不负时代所托

习近平主席曾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为了解海城市乡村振兴在教育方面的成果以及背后的精神基底和理论依据,2023年8月17日,我们西南财经大学“破茧…… 历函楚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西财学子三下乡感悟:同筑百年乡村梦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我作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了一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在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腾鳌镇的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 孙艺瑜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基层连线,共迎曙光——深入辽宁省鞍山市助力乡村振兴

列宁曾经说过:“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大一的这年暑假,我参加了西南财经大学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旨在实践中提升思想素质,观察二十大以…… 韩金汝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西财学子三下乡:水上乐园进行时 乡村振兴谱新篇

中国青年网鞍山市8月16日电(通讯员孙艺瑜王施宇)为积极探索学习乡村振兴之道的发展成果,西南财经大学“破茧而出辽鞍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8月16日走进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腾鳌镇…… 孙艺瑜 王施宇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西南财经大学三下乡: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见证鞍钢集团转型升级之路

大学生网报鞍山8月18日电(通讯员韩金汝王施宇)为深入了解鞍钢集团的发展历史,特别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鞍钢集团在转型升级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初步认识该集团的生产模式。8月18日,西南…… 韩金汝 王施宇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财大学子三下乡:深入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西南财经大学8月15日讯(通讯员张梓涵王施宇)2023年8月15日,西南财经大学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腾鳌镇西开村开展基层连线,共迎曙光——乡村振兴大调研的民生与政治…… 张梓涵 王施宇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于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

2024年9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发布《第十七届石油和化工企…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于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

2023年10月26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进行了题为《石油和化工企…

乡村振兴,物流先行——河北大学智链青春队开展 智慧物流选址调研宣传活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河北省以智慧物流为核心抓手,率先启动“12县域农村智慧物流中心选址调研”项目。通过科学…

苏师物电“一品一会”:剪纸宣讲会传承徐州非遗文化

(通讯员汤洁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3月19日,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最新发布

西南科技大学召开第三次团学代表大会
11月26日上午9时,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暨西南科技大学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在学校东八演播厅隆重开幕。全校18个单位选举产生的272名团代会代表、379名学代会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江财法苑师生齐鼓劲,助力一二九合唱比赛
12月4日晚,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文艺部于麦庐大礼堂举行一二九大合唱训练活动。在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学生党支部和文艺部的组织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毛细荣、分团委代书记老师李临彧偕同学生党员来到训练现场观 …
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艺术团20周年纪念晚会举办
12月1号晚,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艺术团20周年艺术晚会暨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团颁奖典礼在西南科大西山校区举行。…
江财法苑举办“12.4普法”活动:青春普法,与宪同行
  校园普法,情暖初冬。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号召,扩大宪法在广大师生间的普及力与影响力,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维权协会于12月4日“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参与 “12﹒4法制宣传”晚会
2017年12月4日,怀化学院西区九院联合在生科楼报告厅举行了12﹒4法制教育宣传晚会。参与此次活动的有怀化学院西区各院部代表教师和各院部部分学生。(活动现场)在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后,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 …
戴朋俊:靠“小三劝退”逆袭
山东理工大学双节棍协会第三次指导顺利进行
  双节棍协会第三次指导顺利进行  (据山东理工大学双节棍协会报道)为了让协会成员对社团更加了解,双节棍协会于12月2日下午三点半在二体举行第三次指导,该次活动由贾强老师进行指导,讲述了关于实战发力反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6级金融一班召开学习十九大精神主题班会
  11月27日,福州大学2016级金融一班召开了‘学习十九大精神’主题班会。此次班会旨在带领同学们学习十九大的相关内容,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活动伊始,由副团郭彬杰为同学们讲 …
福州台屿农家书屋——十余载坚守,用爱播撒书香
陈松年,自二零零六年退休至今,一直担任台屿农家书屋馆长。十余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陈松年等几位老人接管下祠堂藏书室的钥匙,用心为孩子们构筑一个读书乐园。台屿农家书屋先后获得“福建省先进农家书屋” …
农业工程学院开展“青春书单荐书”交流会
  农业工程学院开展“青春书单荐书”交流会  本网讯(通讯员赵浩旭候怡楠/文)阅读启智,书香致远。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帮助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12月3日晚,农业工程学院在综合楼101教室开展了“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