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靠科技,农业科技的实施靠农机。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但与面向21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尚有许多差距。为了更好地促进机械化发展,简要总结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特征;现状;发展趋势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大规模劳动力涌入城市,传统农业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水平严重降低,相对应的农业生产方式也需要大的变革。于是,农业实现机械化作业,逐步代替人、畜力,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国自解放以来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4 年的35.7%增长到2015 年的62%,农业机械化水平由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进入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1]。农业机械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特点,了解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机械化”口号的号召下,农业机械化事业开始起步,农机装备水平较低,总动力仅为18.4万kW。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土地经营规模小,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度受到挫折,发展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倒退,对农机的生产投入急剧减少。随着优惠政策的消失,农机发展开始呈现停滞状态。针对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农机产业产生很大变化,转而主要生产适合小规模使用的机具。农民所有的农机具占全国农机具拥有量比重明显增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时期无农机装备发展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农机总动力成倍增长,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同比增长2.71%和23.64%[2]。1991年开始,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呈现增加趋势,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益稳步增长,国家及有关部门对农机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加大,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特征
从解放后开始发展的农机事业一路走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机水平差别较大,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农机具数量、质量、种类、性能等硬件指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机械化程度系数平均为0.4左右,整体水平相当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初期水平,处于现代农业的中级阶段。
2.1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尽管我国农机装备总量在不断增长,但农机装备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农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农业机械总量大,大中型农机多,小型农机少。从主要农机产品保有量可得出,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小型拖拉机占主要农业机械总量的50%以上,占据主要地位[3]。主要作物收割机械、联合大型耕种机械总量较少。
2.2 农机产品技术水平低
我国农机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在联合化、智能化、自动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农机企业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主要靠仿制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产品。大多数国产装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高端农机装备依赖进口。
2.3 农机装备与分布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发展不均衡,总体表现为:农机装备总量: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气候、土壤、地形都决定着各地区农作物的耕种收获时期和方式,不同的种经营模式、不同农作物、不同生产环节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别。同时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革导致人均投入水平较低,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高,农机装备的购买量多,农民收入增长快,农机化发展就相对迅速;经济水平次之的地区农业发展不景气,同时也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
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3.1 注重主要农产品全程机械化
因地制宜,协调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使农作物的耕作、播种、施肥、喷药、灌溉、收获、加工等过程实现全部机械化。目前农民种地面积规模较小,很难实现大规模农业机械作业,农业机械的优势也就很难展现出来。应鼓励田地合作化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3.2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密切配合。例如在水稻生产方面,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矛盾等各个环节加强与农机的融合。在棉花的栽培方式选择上,培育适合机械化采棉的新品种,解决拾捡、清理、田间运输等一系列问题。
3.3 农机装备电子信息化与智能化
要想对农业机械进行自动化控制,实现精准农业,最重要的是实现对农业装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农作物的生长问题,并将问题及时反馈、迅速制定最佳的解决措施并实施。研究推广把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高尖技术应用到拖拉机等农机具上,实现拖拉机等农机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使各种农业机械能更准确、更迅速地实现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除病虫害等作业,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例如,在农业机械装备上安装湿度传感器和电子监控装备,可以对稻谷播种、收获、加工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对环境湿度等变化及时调整。
3.4 国家加大投入比
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机事业发展的不断重视,政府要增加资金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创新发展农业机械装备,以保障粮食增收,人民富裕。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农机发展策略;建立和完善农机化市场体系,帮助培养创新性技术人才,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对农机操作人才进行免费系统培训[5]。
3.5 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间的和谐。在追求全方位农业机械化的同时,推广绿色农机作业、保护性耕种,做到生态化发展,确保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等各个方面都是低消耗、低危害、低风险[4]。同时机械化配套设施十分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例如旱作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及灌溉机械的大力推广, 能够大大减少病虫害、农作物霉变、水土流失、冰雪雹灾等自然灾害。
4 结语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要不断加强创新,保证可持续发展。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领域应用愈加广泛,在农业机械设备上的应用也必是大势所趋。作为农业机械化的研究者,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实践,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学习机电、自动控制技术,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敏丽,白人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 12) :167 -170.
[2] 钟江,张宪.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
[3] 杨树果,刘丽.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演变历程与问题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28(3):148-153.
[4] 何玲.绿色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J].时代农机,2015,42(9).
[5] 高明飞.论新形势下农机化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J].山东农机化,2013(1):17-18.
http://www.dxsbao.com/art/727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