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认为,我们要想深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深刻理解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无时、无处不在,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一定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决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而其他矛盾则居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即次要矛盾。同时主要矛盾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因此,从我国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变化来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否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呢?
何以证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提出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因为在那个时候,我国的整体生产力还比较低;而在需求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人们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这两者之间不断加深的矛盾就成为了当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矛盾。
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是中国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合力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都进入了世界前列。现在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城镇化不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显著,天宫、蛟龙、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领域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服务大国、第一贸易大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甚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整体上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需要的品质与层次在不断提高,生存需要正在向发展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展,人们对民主、法制、公平、自由、平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物质需要正在向精神需要、社会需要发。
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不同需求主体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等问题。从地理区域上来看,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东部地区无论是贸易往来、经济体制还是产业结构,都更容易与国际接轨,而中西部地区则缺乏这样的机遇和优势。从城乡经济发展上来看,城市经济发展大大快于农村。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素质也相对较高,有利于发挥人才优势;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流通;诸多因素,均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与城市相比,基本处于劣势。从产业发展来看,高耗能高污染等重化工业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不高,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制造业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又不充分,整体竞争力不强。总之,由此看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确实已经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之间产生了矛盾,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矛盾决定任务与方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对我国现今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首先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变。这意味着,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必须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还应把握发展的规律,实现平衡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要求需要新理论与新措施。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除旧立新,把握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出党对我国社会的当前现状十分了解,灵敏地察觉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并积极提出了合适的理论与应对措施。正是基于这种了解与观察,还有面对事物变化的灵敏度,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强盛,由此看来,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http://www.dxsbao.com/art/726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