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生产荒废,物质极度匮乏。师生生活供给没有保障,办学经费十分困难。为减轻人民负担,支持解放战争,改善教学条件,地委和行署大力支持冀南一中种田办厂,发展生产。一九四六年起,一中就开始兴办起了小规模的农场工厂,生产从未间断。在春耕热潮中,尽管只有一辆大车,三头牲畜,农具少,但同学们情绪高、劲头大、楸翻地、肩挑化肥。宁可手磨破、肩勒肿、脚打泡,硬是咬牙不叫苦不叫累,此后便取得了好收成,改善了师生生活环境。后来,有个校友回忆时写道:“当时学生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但生产工具却是十分落后,耕地不仅没有机器,连牲口都缺乏,所以,犁地、耙地、播种、施肥、浇水、喷药等都是人力完成。那年的春天很旱,棉花只能担水点种,有的同学把肩膀都磨破了,硬是咬着牙干,没有人叫苦叫累,都是争先恐后抢重活干,梁孝德、郑自谦等高年级的同学,肩破发炎化脓,也不吭声,后来被同学发现报告老师,才强迫他们干轻活,出现了很多可感可叹的先进事迹。由于我们学生缺乏相关技术与经验,就由总务处的干部周伯实与雇请的两个老农作技术指导。春播在大家的努力下,总算不误农时的完成了,苗长得也很旺,但是后来出现了虫害,先是蚜虫,后是大青虫,尤其是烟叶上的大青虫,一夜之间就会把一颗烟叶,吃的很多洞。
那时又没有农药,怎么办?眼看着苗被虫吃了,很心痛。开始同学早晨捉虫,因为虫子繁殖的很快,光靠人捉是捉不赢的,特别是蚜虫小的根本没有办法捉。后来大家想办法把肥皂拌在水里,搅匀后喷洒可以治虫,用泡过烟蒂的水喷洒可以治蚜虫。同学们就群策群力把虫害给战胜了。”可见,当一中学子面临困难时,他们永不言弃,以“做人成才、健体立业”的校训为行为准则,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挫折!
http://www.dxsbao.com/art/6823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