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选调生顾某因不满嘉峪关选调生工作,在社交平台发表贬低嘉峪关的文章。文中的不当言论引发广泛讨论。据顾某叙述,她本身并没有把公务员列入职业规划,由于公务员的稳定与体面,她才参加了选调生考试,而被分配到嘉峪关的顾某对选调生工作充满抱怨。据报道,顾某本人申请取消录用资格,组织已经批准。(5月29日澎拜新闻)
顾某以幽怨的心态对待选调生工作,不仅错误认识公务员、选调生工作,而且缺乏基本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脚踏实地的公务员素养。对此,笔者认为,理想抱负不是嘴上功夫,“所选非人”的嘉峪关也不需要一个不情不愿的选调生。
在该事件中,顾某虽然离职,但对于顾某本人和嘉峪关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顾某在意识到公务员工作与自身期待的差异后转变人生方向,重新投入人才市场追寻自己理想的工作;嘉峪关也能够及时止损,不必在一个抱有负面情绪的选调生身上浪费心力与资源。
然而,顾某的离职事件并非个例,它反映了“考公热”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近年来,毕业季“考公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据统计,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283万,创历史新高。大城市的热门岗位通常竞争激烈,而偏远地区的基层岗位报名人数较少,有时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程度。这种不平衡现象不仅影响了整个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也不利于国家人才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发展需求。
事实上,选调生、公务员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公共服务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感。顾某的案例揭示了部分考生对公务员职业的认知偏差,许多人将公务员视为“铁饭碗”,认为公务员工作就是“一杯茶一张报,一坐一整天”。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考生即使成功“上岸”,最终也会因为工作内容不符合预期而倍感失望。
对于这些问题,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组织要优化公务员招录机制,在选拔和培养公务员的过程中,除了考验应聘者的知识能力外,还要更加注重应聘者的思想意识和职业认知;高校要给年轻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鼓励年轻人根据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进行职业选择,而不是以功利的目的和投机的心态一头扎进“考公”大军,认为“上岸”过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政府应合理引导人才流向,在就业激励政策与职业发展路径上给予年轻人更多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氛围。
http://www.dxsbao.com/art/6774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