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出台《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细化退费标准和建议,根据各方过错情况,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与未成年监护人应该担责的比例。
该标准中明确指出,当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国家统一电子身份认证系统、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的应承担100%责任;当未成年监护人明知未成年人借用家人亲戚朋友等成年信息进行实名认证或帮助其进行实名认证,且未妥善保管支付密码等行为,监护人应按照过错承担30%—70%的责任;若出现多次、多种的过错行为,或消费距申请时长超过一年的情况监护人可能承担100%的责任。
自网络游戏兴起以来,家长与网络游戏提供者常常处于对立的局面,关于未成年人沉迷退费问题也多次产生纠纷,引起全网关注。随后,网络游戏被要求统一接入国家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但是不少未成年人仍使用家人信息登陆,此举未见显著成效。很多时候,家长发现孩子偷偷充值而向网络游戏申请退费时,大部分游戏厂商都选择花钱了事,但未成年退费申请日渐增多,游戏厂商的权益也受到了严重侵扰。
此次标准的出台,标明了关于未成年人退费的责任标准,明确责任归属,这不仅规范了网络游戏市场,指导了游戏厂商对内部机制的细化,也提醒了作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家长们应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娱乐的价值观。在政府管理部门、游戏提供者与家长的多方努力下,意味着网络游戏与监护人的矛盾纠纷问题也有了被解决的可能。
网络游戏作为当代的一大热门经济体,却常年被社会诟病,这警醒了游戏厂商应在国家制度的指导下合理规范游戏的经营管理机制,加强防沉迷技术,巩固防沉迷成果。通过自身的规范减少在社会语境下的负面影响,争取以一副健康,崭新的面貌融入到社会发展环境之中。
http://www.dxsbao.com/art/6771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