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权威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正如书中所言,所有的政治都与权力有关。而一谈到权力,脑海中闪过的,是贯穿历史长河从未淡出我们视角的权力斗争(对抗)。权力的一个简单定义就是:一种强制要求他人做自己所不愿做的力量。万历年间的权力对抗集中表现在皇权与官僚体系的对抗,官僚体系的权力可以说是应加强皇权统治而生,却又势必分走皇权中的一部分。就像话剧的进行需要鲜明角色间的矛盾冲突来推进,皇权与官僚体系的权力对抗围绕的就是“立太子”这一矛盾冲突。万历皇帝因宠爱郑贵妃,想要废长立幼,立常洵为太子,而在绝大多数文臣看来,这是以幼凌长,自然不合于伦常之道,坚持要求皇帝立常洛为太子。万历皇帝强制要求官僚体系立常洵为太子,官僚体系强制要求万历皇帝立常洛为太子,权力与权力间的对抗由此展开。结局我们都知道,万历皇帝妥协了,但这场权力的对抗赛却每人可以说自己取胜了。
立太子,本是皇家的家事,但由于古代皇家与国家的公私难以区分的特性,立太子成为一件事关国家前程的政治大事。立储一事,涉及到的是文官的站位问题以及随之来的身家性命问题。在皇权远压文官集团权力的明朝中前期,文官们吸取到了许多血的教训。永乐皇帝通过靖难之变夺取了侄子建文皇帝的江山,那些拒绝拥戴他的延臣遭到了血腥屠杀;因土木堡之变被俘虏的正统皇帝夺门复辟成功,拥立景泰的臣僚受到残酷对待。
什么是政治?毛主席告诉我们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皇帝与臣子的关系本是更接近于朋友关系的,但随着万历与文官集团的对抗,两者间的距离彷佛越拉越远,体现出一种敌对的状态。万历的消极抵抗,朝臣的紧紧相逼,由于君臣间的互不妥协,彼此抗衡,带来的结果是明朝官僚系统运行陷入极为低效的状态,更长远的影响便是把明朝逐渐推向崩溃边缘。可以说这样的权力对抗成功的把政治玩崩了。
权威与权力均属于关系性概念,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权威与权力的共同特征是使人服从,但权威是对方的自愿服从,自愿服从是权威的本质属性。权威的主要基础是权力,把权威界定为合法性的权力,确实抓住了权威的实质。 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 ,一方面,毕竟还有大量的权威来源于合法化的权力之外.另一方面,离开权力或强力的权威,毕竟不是政治权威的主流 。“ 强力所在,权威失效 ” 还只是一种政治理想 。
卢梭最早从价值层面来探讨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他认为人民的公意是政治合法性的唯一理由, 唯有人民才能决定由谁来统治他们。在古代中国,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由谁来统治他们,它们是无感的。所以人民的公意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被操控。而能对人民的公意进行操控的,归根结底是具有一定才识的人,这一部分人大多集中聚集于官僚体系这一集团。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明朝这一背景下,皇帝已然在与手下这群文人,臣子的对抗中失去了民意。
http://www.dxsbao.com/art/6735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