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对哈桑命途多冲的同情,以及对他身上良好品质的敬佩。
多么可怜的小男孩是命运让他成为哈扎拉人,让他只能成为暗处的儿子,血统清洗悲剧的牺牲品。被阿塞夫强暴,被阿米尔赶走,命运待他如此不公,他仍报之以歌,他勇敢善良忠诚,没有国阿米尔少爷的懦弱而怪责埋怨他。
另一个也是对阿米尔救赎行为的感动。一开始我也为阿米尔的懦弱,不敢上前拢身而出而焦急愤怒,觉得他怎么这么麻木?
但正如拉辛汗所说:心中未存善意的人是不会被这些事折磨,内疚这么多年的。所以这一次,阿米尔勇敢踏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带回了他同父异母兄弟的儿子索拉博,而阿米尔也勇敢正视了自己童年的错误,并与自己和过去和解。
再一个震撼是对饱受战乱侵扰国家的认识和忧心。也带来了反恩:战争到底带来了什么?是带来了政权交替,国家更好,民族自由吗?
不。
在作者笔下,我看到的是昔日美好家园已经成为残垣断壁,街上只有老弱病残,战争带走了一切壮年男子,妻子没有丈夫,孩子没有爸爸,老人没有儿子,他们没有童年,没有晚年生活,只有在街上不能直视塔利班的双眼,以防带来杀身之祸。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也是这个道理,阿米尔父亲奋战一辈子的财高伟业,随着战争动乱功方一溃,精心修善十1几年的粉顶房屋被塔利班战踏,占领,修剪整齐的花被连根拔起,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孤儿院被炸平,到头来逃亡时一身行当只有两个行李箱。
所以一个民族的发光,首先得有国家和平的基础保障。
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两个道理,勇敢的倾所自己的声音,不要害怕面对错误;真诚友善待人,不要等失去才后悔。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多次被作者精确有力的文字刺激我的内心。在文章前半部分,哈桑为了追回阿米尔少爷的风筝,朝他保证为你千千万万遍,可是最后却被阿塞夫强暴,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带着哈桑的儿子放了风筝,当隔了十几年那久违的风筝线在他手中划出一道道血痕,当风筝在空中扑打的声音传到他耳中,作者说:“我眨眨眼,瞬间拿着卷轴的是一个兔唇男孩,指甲破裂,长满老茧的手,我听见某个地方传来牛的哞哞叫,而我抬头公园闪闪发光,铺满的雪多么新鲜,白得多么耀眼,令我目眩神迷,雪花无声的洒落在白色的枝头上,现在我闻到了芜菁拌饭的香味,还有桑葚干,酸橙子,锯屑和胡桃的气味,一阵雪花飞舞的激情盖住了所有声音,然后远远的有个声音穿透这片死寂,呼喊我们回家,是那个拖着右腿的男人的声音。”当时看到这儿,看到这里,从现实追溯到回忆的场景,我不禁姗然泪下。
在最后我也想借助翻译者李继宏在书中结尾送给大家的话: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他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
http://www.dxsbao.com/art/6573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