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价值,且在他的欲望前面、在他的事业前面,设下重重障碍,若真本领,自会克服困难或绕过障碍的。”——《红与黑》
红色是什么?鲜血?激情?抑或是警告?就像我们的祖先看见鲜血后的不安和躁动。黑色是什么?是黑夜?是压抑?抑或是未知?就像我们我们的祖先一次次的在黑夜里的恐惧。于是他们在漆黑的深夜里,用红色的火焰驱赶了恐惧,红色与黑色在此刻彼此分明而又交融。
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以《红与黑》为名,为世界留下了不朽的著作。一部著作之所以可以不朽,是来源于其可以穿越时空的内核,让当世以及未来的读者在读完之后,仍然可以听见振聋发聩的声音。《红与黑》实至名归。
《红与黑》讲述了于连,一位木匠的儿子,利用一次次的机会以及心机,一次次的冲击阶级壁垒的故事,成为市长儿子的家庭教师,然后当上侯爵秘书,又凭借个人魅力俘获了贵族玛蒂尔德的芳心,进入了军队,变成了当代所说的“凤凰男”。其中有不懈的努力,有对命运的反抗,有对人性的利用。可以说,于连执迷于世俗的成功,“宁可死上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
但是就在阶级的大门似乎以为他开启的时候,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是“某位贵族遗落在山区的私生子”的时候。整个社会又再次让他清醒过来,市长夫人的来信让他崩溃在开启大门的那一刻:锒铛入狱,而内心终得解放,某种程度上,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在法庭上掀起了本书的最高潮:来自与卑微阶级的他竟然想要反抗命运,企图打破阶级的壁垒,完成阶级的跃迁,那他就是与整个统治阶级为敌。因此他必须死,法国的统治阶级要用他的鲜血来杀一儆百,告诫那些企图扰乱阶级秩序的青年。于连最终选择了几近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就像他的跃迁之路一样:无法完成灵魂的目标,肉体就只能毁灭。
《红与黑》展示了人类的复杂性:一个人既可以是上进的五好青年,同时也可以是兜售灵魂的交易员;一如于连,追求爱情而又利用爱情;可以将《圣经》倒背如流,也能发狠一字不漏的背下拉丁文的《新约》;可以很努力,很上进,很全面的发展,也可以在梦想破灭后,心如死灰的选择死亡。也许某种程度上,没有对错好坏,于连只是用他的一生在追求自己的目标。而每个人的目标又是不一样的,就像市长早早的就对三个儿子的前途做出了规划:大儿子做军人,二儿子做法官,三儿子做传教士,分别进入军队、司法和宗教系统一样。
时代变迁,地域差异,《红与黑》描写的人性还是让人不忍直视,就像红色与黑色的撞击,给人以非愉悦的力量与涌动,在21世纪的中国,又有多少“于连”在不安的涌动?祝福他们。
http://www.dxsbao.com/art/6572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