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汪曾祺,我们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应大多还停留在我们初中学《端午的鸭蛋》的时候,当时的我只觉着他描写的高邮鸭蛋朴素而形象,语言生动且有趣。特别是描写吃鸭蛋的时候,写到筷子一戳,红油就流出来时,好像我的口水也跟着流出来了。
同样,《人间草木》散文集依旧是他那令人舒适的写作风格,写的是汪曾祺生活中的一果一蔬、季节变换、游玩见闻、联大回忆、生活态度。读来很“淡”,没有大起大落,只有平实的叙述,读时内心始终如一杯恬淡的白开水,虽无味,但却解渴,沁入心脾。
人间草木,开篇写的便是食物,与其他的吃货文集不同,汪老笔下的食物是有些古朴的,总带着些典故,我最喜欢听他解说那些吃的。豆汁儿,臭豆腐,东坡肉,手把肉,贴秋膘,糖炒栗子,小葱拌豆腐……他会仔细地描写食物的做法和吃法,用朴素的语言让人亲切地感受美食。比如糖炒栗子这一段:昆明的糖炒栗子,天下第一。第一,栗子都很大。第二,炒得很透,颗颗裂开,轻轻一捏,外壳即破,栗肉迸出,无一颗“护皮”。第三,真是“糖炒栗子”,一边炒,一边往锅里倒糖水,甜味透心。在昆明吃炒栗子,吃完了非洗手不可,——指头上沾得都是糖。我想只有享受并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知道这么多,才能用最平实的语言抚动人心。也是汪老让我们知道,食物除了可以用来吃,也可以用来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书中的这句话“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我时常觉得很神奇,好像自己许多曾经内心的感觉就在这样的方寸之间被汪曾祺用最简单的描述表达了出来。
人间草木,食物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除此最有情的,便应该是花。汪老在文中这样写道:“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这像是一种新生儿一般好奇的视角,就像小时候的我们都这般仔细观察着我们身边的一切。小时候我们看见一株漂亮的花就想把它摘下来,品尝那花心低端一点点的蜜,但是现在我们好像只会拍一拍它们,拍一张照片,觉得那就是留下回忆了,不会再细查其纹理,为什么小时候我们对所有事物都充满求知的渴望,而现在的我们常常抱怨得不到物外之趣?也许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究竟有没有在好好生活,是否丢失了捕捉生活气息的想法与能力。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好像就是在说汪曾祺先生,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汪老的字里行间总是充满人间烟火味,他可以借以栀子花说出“去你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的着吗”这样的俗言,也可以抒发“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人生感概。汪老的写作方式就是在这方寸之间,怀有万物,用最温情的文字表达生活的清甜。
生活从不轻易辜负世人,我们越觉得生活空虚,越要经营好自己那细小微妙的生活,去看书、听歌、观影,找到信仰,破荒、生根、滋润,一如汪老所说的那样“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http://www.dxsbao.com/art/6495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