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熟知的苏轼,一个豁达乐观、为人率真的文人。他写下的、为我们所学的,也常是《赤壁赋》等一些反应人生乐观态度的诗词。苏轼的人生被乌台诗案分成了两部分,前半生宛如北宋巨星,经历了乌台诗案的他,身份地位一落千丈,他开始对自己有了新的思考。
贬谪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的人生所叹的便是那幅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三行书的《寒食帖》。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
他这位北宋的大才,享有万千荣光,如今却于黄州落寂,前途未卜。“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第一首中,反复在感叹岁月不留人,自己的一腔抱负在时间这一把杀猪刀下慢慢被磨灭了,看不到希望。“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原本属于鲜花的他,现在却也和泥一样不为人所知。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苏轼自己已无力东山再起,他此时还剩下的便只有那份心中的不甘,也许正是有这份不甘,才有了苏轼后半生豁达乐观的性格,这也是那个我们所喜爱的苏轼。
观阅《寒食帖》,虽然内容并无太多称彩出奇之处,从中获取更多的是他尚且在涅槃中的对自己半生的感慨。是在最苦时,对心境的袒露,“惆怅”。
http://www.dxsbao.com/art/6424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