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我看来,对于版本学来说,也是“一代有一代之版本”。最初学习版本时,我只是单纯地对“古籍”感到好奇,因而想要在课程中一探究竟。课堂上,老师系统地教授了关于版本的基础知识,如“版本”的形成、古纸书的形制、版本的类别等,还讲述了鉴别与选择版本的方法以及各种神奇避讳,慢慢地,我对版本学的驱动力便由“好奇”变成了“喜爱”。
长久以来,“古籍”在人们脑海里一直处于真空的状态,我们倾向于认为现在所看到古书就是其原来面貌。实则不然,古籍历经时代的演变,其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实则不然,古籍经历时代的演变,其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今日之“古籍”是由历朝历代的叠加而形成的。我国的古籍十分丰富,向有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之称。自殷周至于近现代,在这数千年中,为了使用和流传,一部书往往经过多次抄写刻印,甚至经过多次编辑注释,这样就形成了众多的版本,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集,到现在为止,不同版本有二百多种。而关于古籍版本的科学,就是版本学。
在学习版本中,我影响最深的是“版本鉴别”这一部分内容。古籍和新出版物是不同的,新的出版物,也就是我们买到的新书,在第一页或者在第一页的背面清楚地写到出版日期、出版社的名字、第几版第几次印刷等等,而古籍不同。古籍中,无论是刻本、活字本、批校本、抄本或者是稿本,一般都很少注明刊刻抄写的年月以及作者。即使有,也往往不能作为准确日期及作者的凭证,绝大多数古籍需要人们自己去鉴别判断。一部分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字体、版式就能判断出来准确的年代,更有经验的人甚至不用打开书,仅仅凭书口和封面就可以判断出是宋刻本还是明刻本,但我们在鉴别版本时不能单单依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本领”就轻易对某部作品下定论,一部古籍是哪个年代的产物、是否是善本,都需要根据方法再三判断。现在的我对区分各类古籍至少有了最基本的认识,翻图书馆的影印本总是习惯性地先看它的装订。除此之外,还有刻本特征、时代特征等等。当运用课堂上的知识一步步探索进而确定版本的时候,那种惊喜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凡对于古籍的研究,都或多或少要涉及版本问题。版本学通过广泛搜集不同版本,可以刊误纠谬,为校勘提供基础,避免谬种流传贻误后学,它还可以比较优劣,选择善本,指导阅读:对于大量伪作,亦可以通过版本研究,使用版本学的手段加以识别,这不仅有利于学术,且有利珍本书作为文物的鉴别。另外,对于不同版本图书的制成情况和发展演变过程的考察和分析,还可以探求当时文化的发展情况。版本学研究对于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总而言之,版本这一门学问是十分实用的技能,不过需要长期以往的钻研与积累。而古籍背后的故事,大为令人神往。
http://www.dxsbao.com/art/6409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