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小说是西方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小说流派,以心理描写和意识流的方式呈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感受及其变化,重视表现人类意识和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其中,时间表现方式是其独特的特征。法国的柏格桑提出的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概念。他把传统的时间称为空间时间,或客观时间,这就是用空间的固定概念来说明时间。按照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依次延伸,发展,是表宽度和数量的概念。心理时间称为主观时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渗透,表强度和质量的概念:他认为人越是进入意识深处,空间时间越不适用,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在心理深处从来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界线。
福克纳曾公开承认,“我无疑受到……柏格森的影响”,并指出:“实际上我很同意柏格森关于时间的流动性的理论。时间里只有现在,我把过去和将来都包括在其中……我认为艺术家很可以把时间处理一番。”也即福克纳上述观点所说的“化实为虚”,“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遣去,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空间的限制。”随心所欲调遣人物的超现实主义的“自动写作法”,深入人物内心深处,以人物的自我意识为中心,展示人的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然属性。萨特在其著名的探讨时间主题的论文《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喧哗与骚动》一文中所指出的: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时间哲学可以看作是福克纳构思《喧哗与骚动》的哲学基础,而与时间哲学相对应的时间意识则是贯穿这部作品的主题与结构基础。无论是小说的结构和意识流写作技法,还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赋予了作者独特的时间意识。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时间意识,使这部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痴人说梦式的喧哗与骚动,从而折射出美国南方没落世家人性价值的失落及其深刻的精神危机。
时间是意识流小说构建意识维度的关键因素,是反映人类内心变化的重要维度。因此,意识流小说在时间表现上往往将人物的思想、意识,并列于事件、行动之前,利用记叙、回忆、凭空想象等手法,构建出一种非线性的时间感受。其中,时间跨度和时间流逝是其独特的时间表现方式。时间跨度是指意识流小说中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之间的跨度,有时会出现由一个事件引发的想法不断往回扯到过去发生的事情。在《独唱团》中,谷崎润一郎将主人公竹久梦一天中的经历,都深入其内心,将其自己心理描写和动作严格对应,刻意追逐着自己的想法,展示了时间和精神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利用回忆的方式,回顾了李斯达德的历史、国家和宗教的发展,整个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时间流逝是指意识流小说的时空感受是动态的,意识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类似流水一般。在《华丽的贾福琪》中,卢梭表现了人物状态的变化和时间流逝的感受:从生理上描述了角色发病与逐渐恢复健康的过程,从情感上展示了主人公对现实的认知态度变化。在《飘》中,玛格丽特·米切尔将空间虚拟化,用时间、人物、感受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示了思想的流动,情感的变化,时间的呼之欲出。
http://www.dxsbao.com/art/6403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