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搭乘8号线来到了海珠广场站。出了地铁站,映入眼帘的是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炎热的天气着实让人心烦意乱,好在还有江边的风使得心静一点。过了斑马线,来到了博物馆的门口,第一感觉是哪个国家的大使馆,走了一系列入关流程后便进去了。
安静的大堂让浮躁的心静下来了许多,也没有在大堂的雕刻画面前停留,匆匆地向左边走去,第一个主题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它是由360件粉彩瓷板画来组成的,是英国籍收藏夹赵泰来先生捐赠的。它分为农、工、商、乐、杂五大类进行展示。民以食为天,他先是从“农”来引入;接着是“工”,其中里面有个纺织业里的“做苏包”让我猜不透是什么,从未见过“苏包”一词,不知道是否是通假字;后面的“乐”字两旁有副对联——出门趿木屐行麻石巷,落课摆书台斗纸田鸡,形象地表达出了小时候的快乐。瓷板画就像一张张旧照片,徘徊其中,仿佛穿越回到百年前的广州,市井喧嚣,车水马龙。商贸繁华。“故乡遥,何日去”,瓷板画展示了百年广府民俗风貌,也承载了万千广府华侨的乡愁情思。赵泰来先生的思乡之情在他捐赠的瓷板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上了二楼,第一眼见到的就是左边的粤侨精神“念祖爱乡、重信明义、敢为人先、团结包容”它既是对海外粤籍乡亲移民史、奋斗史、贡献史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和广东精神地传承和发扬。接着便是场馆的第一部分“华侨史话”,移居国外的侨乡们经商、做工,一些人在国外站稳脚跟之后,还会把家人接去团聚定居。二楼感觉最有趣的是“红头巾”与“蓝头巾”她们分别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新加波从事建筑业的和在街头拉车的女工,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更是了解到广东女人们“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来到了三楼,8只在水上游的海豚雕塑让我驻足观看,它是由加拿大籍华人雕塑艺术家李蓝迪先生捐赠的名为《归来》的艺术品,寓意海外游子心系华夏,情牵桑梓情怀。我的理解是,8只海豚就是广大的的华侨华人,底下的海就是异国他乡,海豚们开心地“海归”,两只海豚张开嘴巴与朋友们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与归国时激动的心情。后面感觉有意思的就是罗焯捐赠的“二战美式飞行员风镜”,我从生锈的外表与有着裂缝的镜片看出了华侨华人们在海外饱受沧桑,同时也带回来许多技术给我们国家,心中更是一种感激之情吧。
参观了一个小时后也到了闭馆时间,便匆匆下了楼,在外围环顾一圈后,才发现这里是华南区最早的火力发电厂,五仙门发电厂的旧址。慕然回首,感慨于广州的沧海桑田,来往的车辆与人行,终将把我拉回现实。
http://www.dxsbao.com/art/6332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