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农村教育困境——村民们的选择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刘尊严

20世纪80年代末,农民工进城务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学生随父母进城随读导致的农村学校生源急剧下降的问题;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导致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理念问题以及综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学科教育和非学科教育)。

农民的温饱被解决,人们的需求层次便开始提高,“发展”成为了要务。“现在人生活水平也好了,不像以前,好像粮食都不够吃,现在都吃不完”。建国后,农民的身份地位不断提升,20年前,农民的地位逐渐下降,农村和农民不得不吃力追赶现代化发展的脚步。

农民若想摆脱身份束缚、以较少劳动换取更多收入,就需要从事非农业劳动。现在不少农民都认为“取得好学历,就能拥有好工作,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当非农业劳动成为地位上升和经济状况改善的重要途径时,教育便成为了实现身份跨越的门槛。农民以往难以获取到的教育资源,通过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他们有机会接触现代教育。无数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出现后,农民们开始把希望寄托于教育:以最可靠的手段,教育成为了改变身份的捷径。就这样,农民被卷入教育洪流。大量的学生开始竞争,流入社会的劳动力也在增多。为了保证学生的就业,学历成为筛选劳动者的门槛。学历文凭成为村民眼中迈向美好生活的入场券:城市代表着富足美好,乡村代表着贫穷艰苦,乡村教育也随之变得应试化、边缘化,仿佛完成教育,就能逃离农村的苦海。按照这个逻辑,农村教育的功能就变得狭隘了,仅是利己主义的功利目的。

义务教育仅有九年,要想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就不得不自费上高中、大学。一方面,教育资源和受教育人数的激增导致了文凭的“通货膨胀”,知识成为付费经济下的一种商品,教育成本陡然增高;另一方面,伴随着文凭的贬值,农村的教育资源并未获得本质上的改善,“村里学生太少了,都去镇上上学了”,看似村小学逐渐被镇小学取代,但这一过程并未完成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升级,村和镇的乡村教师彼此间流动、调动频繁,本质上是同一批老师,教学水平也是不分高下的。教育成本升高和教育质量较低的矛盾在农村变得尤为突出。这样以来,城乡教育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借助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的农民家庭也只是少数,或是通过孩子自身的天赋,或是通过家庭的支持。

此外,人口流动也对农村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发展稳定的农民举家搬迁至城市,农村慢慢变得空心化,乡村教育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大坪村难以留住人才了。若不是自身喜欢乡下生活且有稳定经济来源,几乎没有青壮年劳动力愿意留在农村。一位在镇上开饭店的大坪村年轻夫妻说“我们是不喜欢、不想出去打工的那种,我们就喜欢在家里。因为农村的生活节奏慢…在农村哪怕今天买不起饭吃,我可以种田”。农村的就业岗位少、工资也较低,所以大多农民通过外出务工提高经济收入。

外出务工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自身能力普遍偏低,加之大中小城镇存在的对进城农民的制度和文化排斥,导致他们在城市中无法接触到优质的工作资源,空间的位移无法为他们带来身份地位的流动,他们依然要靠大量体力劳动换取相对少量的收入。

当初代农民工发现仅靠外出无法得到与城里人相同的收入和资源时,便想到用知识实现地位的上升,从而实现经济地位的提高。所以目前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是取得了高中及以上教育文凭的群体。这一群体有眼界和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取得一定成就后,为了给下一代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同时也为了方便照看,大多选择把孩子带至身边。这些能够走出去的孩子相较于留守孩子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农民身份和贫穷的代际传递;而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看的孩子们只能接受农村教育,不少留守儿童还会因家长的忽视产生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大坪村由留守儿童引发的问题有很多:厌学、脾气暴躁、抑郁以及生活难以自理,出现问题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双亲留守儿童,这些问题村民家庭很希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问题(受自身能力和调研重点的局限,我们并未对这些家庭提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大坪村妇联主任也在长期重点关注这群问题孩子,但未能很好解决这类问题。羊角塘镇的学生家庭于是出现了分化的现状:有经济条件和教育意识的家庭选择把孩子送至镇以上的地方读书,以求孩子能够走出农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守在家中由老人照看的家庭,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受教育资源的制约较大。

http://www.dxsbao.com/art/6311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参观山东省文化馆纪实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缅怀伟人光辉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周邓纪念馆参观纪实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遗迹,乘不朽遗风——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品味璀璨非遗,实践文化薪传——王店大装的艺术之旅与时代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见“新国博”,走复兴路,读中国梦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与雨花台红色文化传承人共话历史与未来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踏遍虞山古院,初感陶艺之美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周恩来宝贵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之心——访谈老共产党员有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重电“萤火虫”三下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一个酷暑的季节,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份无闻的付出,一段青春的成长。七月骄阳似火,但心里的感动、温暖,却如一场不期而遇的甘霖,浇灌了我整个盛夏。转眼间,三下乡已经结束,五天的时间不长,但在这短短几…
基层基础教育的希望与出路
农村教育问题可尝试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突破:(一)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我国推出并落实了城乡共同体学校、集团化办学等方案;不少学者也支持构建城乡教育融合机制,华北…
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
乡村振兴,幸福农民
乡村振兴,幸福村民乡村振兴在可执行层面开始启动,这是时代的机会,更是每一个爱农村的人的机会,一定要赶快启动起来,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机会乡村振兴战略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来的,但是随着2020年脱贫攻…
重温党史,聚焦初心
为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发掘党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7月7日,长安大学“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西安市长安区周边的村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参…
艺术点缀乡村,共创美好家园
艺术点缀乡村,共创美好家园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一队来到赵棚镇。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我院组建并分配了一支13位学生的队伍,…
曲园学子暑假行: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夏季水上安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现在已经进入暑假,为提醒广大市民重视水上安全,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宣传和普及防溺水相关知识,增强人民群众防溺水意识,保障居民健康生活水平,8月1日,我们来到烟…
重电“萤火虫”三下乡:科技筑梦,智引未来
大学生网报重庆7月10日电(通讯员佘妮娟孙云龙曾春华)为培养小朋友们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好,科普机器人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小朋友们的动手创新能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学院“萤火虫”三下乡社会…
寻访红色足迹 凝聚青春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深化“四史”学习、弘扬革命精神,长安大学“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先后前往白道峪小学革命旧址、红七十四师司令…
实践感悟-感悟乡村振兴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除了对调查内容的感悟,还有在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团队的新理解。完成实践队伍的组建后,队长将队员召集到学校,团队协作:从确定主题到分配各自的工作任务,从初期工作的开展到后期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