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千百年来,古今中外,人们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自由产生了不同认知,对阻碍自由的因素以及如何实现自由进行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自由的前提是人的独立性。那随着市民社会、国家的发展,人在公共领域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人的独立性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逐渐降低,在个体自由与群体出现矛盾时,很多人会认为群体会使个体自由逐渐衰落,而恰恰是群体保证了个体自由。
关键词:自由;个体自由;公共生活
自由是哲学史上永恒讨论的话题,自古至今人类都在追求自由,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都向往自由,但却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但自由到底是什么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同时代人们对自由的认识不同,围绕着自由的相关问题也不同。
群体与个体自由的争论
大部分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是阻碍个体自由的最大障碍,认为公共领域的事务限制了个体自由,个体自由在群体中得到严重损害。马克思认为自由的前提是人的独立性,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交往较多,个体性的人越来越难脱离社会,作为个体的人对社会共同体的依赖越强,人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就在削弱。个体的人在公共领域中所承担的责任也在变多,自由受到的限制变多,对个体的约束要求更多。当今全球处于疫情时期,由于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不同国家采取的不同政策,关于是否能采取隔离政策争论不休,我国在疫情爆发时采取全员封闭在家、不得随意出行,在现在疫情常态化时也对人员流动进行管控,这无疑引起国内国外争论。有人认为自由是人生来便具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样是对自由的极大损害,是否选择出门应该由个人自由选择,而国家对个人行踪的掌控也破坏了个体自由。而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除了对人的生命权利的珍惜、保护人们生命外,疫情会扩散伤害到他人安全,给公共生活带来危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个人无法自由决定自身行为,这是个体自由在群体中受到一定损伤的例子,由此人们对个体自由与群体关系争论不休。
关于自由问题的发展
关于自由与群体之间关系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古希腊时期,雅典实施民主制度,公民普遍参与政治,自由更多意义上是指政治自由,公民能自由的参与公共事务,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个人只有在政治活动中才能获得自由,也就是在群体中实现自由。城邦至上,公共事务高于私人事务,群体高于个人,离开城邦和群体就不会有任何的自由。群体不是损害个体自由,相反个体的自由要在群体中得到实现。后来由于马其顿王朝征服统治希腊,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战乱无序状态,人们把从对国家集体的关心转向个人,伊壁鸠鲁学派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观念,认为人就像是一个个原子,社会是一个个人构成,个体地位要高于整体,不再是城邦至上,提出了个体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体自由。人们开始研究个体自由,而个体自由是否受群体限制以及个体自由与群体关系也成为哲学史上重要问题。到近代,霍布斯第一个区分了两种自由,即政治自由和个体自由,他从人们的自然状态出发出发,他在《利维坦》中描述了人的自然状态,也就是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一个敌对状态,每个人之间都在斗争,为了脱离人与人之间相残,实现自我保存,人们愿意让渡自己的权利,通过签立契约的方式转让给第三者——国家,从而确立个体自由和政治自由。这种情况下国家治理一系列法律法规是保护人们的个体自由,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人们选择服从,个体自由变成“免于……”,也就是不受外界阻碍的状态。但这种阻碍是让人们在让渡一部分权利但不妨碍自身行为的状态下,国家和政治只是保全自身不受他人或群体干预的一种手段,并且从逻辑上讲,个体先于集体也就是国家。洛克的自然状态虽然与霍布斯所说不同,他认为自然状态下人们和谐友好而非相互斗争,但自然状态下人们的权利无法得到保证,人们通过协商方式签订契约,产生国家,国家保证人们的自然权利。但与霍布斯相同的是都认为个体应该放在第一位,而国家是保障个体的自由的手段,个体自由先于国家自由,但人们要服从法律来保障自由。而卢梭则不同,他认为人与人的自然状态下和谐,自由是人的本来状态,不需要国家来保存,他把自由分为自然人天生的自由和社会人的道德自由,由于不平等的产生以及私有财产的出现,部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而签订了不合理的契约,他认为这种契约是不合理的,侵害了人的自由,而人们应该组成群体签订新的契约来恢复自由。随着自由问题的发展,伯林划分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是指我是自我决定的行动主体, 而不是服从于外在束缚或听从于外在意志的被动客体,即积极自由是政治领域里的自由。就像卢梭,在认为由于不平等和私有财产的占有签订契约,损害了人的自由,想要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自由,第一种是回到自然状态,是现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由,第二种则是在公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道德共同体,从而产生出集体的概念,这种情况下群体对人们来说不是限制,而是积极的。即人们要成为自己的主人,组成共同体也就是集体,积极参与到公共领域,通过签订新的契约来恢复自由。消极自由即不被干涉,是由霍布斯发展而来,认为法律为人们划定了不受侵害的界限,自由是在不受他人干预和限制的情况下从事活动,人们通过法律等保障自己的自由平等生命财产等,群体对个体而言是一种限制,人们实现自己的个体自由要在不受群体限制之下,人们也不主动参与公共事务。而这种消极自由的发展让自由与群体似乎不相容,人们甚至认为群体阻碍了自由,导致了公共领域的衰败,人们认为自由受法律保障、不受他人和政府干预限制,群体成为了个体自由的限制。
群体保障个体自由
而现在消极自由大行其道,很多人认为群体对个体自由造成损害,克尔凯郭尔就是一个极为典型例子,他极为痛恨群体,认为当人在群体中,他的自我就会消解,从而失去个体自由。而阿伦特认为这会导致人性的堕落、公共领域的衰落。人们过于强调个体自由,强调自我价值,每个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不同,在完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人的堕落,加速人的平庸,同时也不愿意过多承担责任、与公共事务疏离,也会造成人的孤单。只把政治看作保障自身权力的手段,政治变成了维护私人利益的场所,人们不再像古希腊时期将政治生活看作实现自我,这将带来极大的弊害。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不应该盲目追求个体自由,人是在群体中实现人的自由的。一些自由主义者所强调的个体自由,认为群体削弱了个体自由,个人要在群体中承担很多责任,但只有在群体中才能真正保障个体自由。正如萨特强调的绝对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绝对自由是一件好事,绝对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绝对负责,萨特本人也说过,人是被判为自由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将是孤独的,人的自由反而受限,因为人甚至没有选择自己是否自由的权利。首先,在群体中固然要遵循一些对个体自由的限制,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但在群体中,人们受到的其他限制却会相应减少,如因个人的能力有限而无法完成的事情可以在群体中实现,会让个体更加自由。其次,认为群体伤害个体自由的人对自由的定义也有偏差,自由不该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尺度行事,在古希腊时期也曾有一段时间认为人应该不受其他约束而自由,但其结果造成了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社会失序,人们反而不自由。自由更应该是如孔子所言“随心所欲不逾矩”,当我们在群体中承担责任时,群体能保障我们的自由。最后,从自我实现来看,自由应该能促进人们实现自我价值,而人的自我价值要在群体中才能实现,这种情况下,群体给我们提供的是实现自我,而过于强调个体自由时,人们会给自己的堕落找寻借口,反而难以实现自我。现代社会人与社会的联系紧密,我们不能一味强调绝对自由,认为群体产生了束缚,不愿承担责任义务,不积极配合,我们应该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明确人是在群体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由,从而承担自己的责任,并且不将这种责任看作是对个体自由的消解,而是获得自由的方法,从而明确群体不是消解个体自由而是保障自由的!
http://www.dxsbao.com/art/6303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冶制锡镶,与杯盏间相遇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36项。地方对于非遗申请和保护传……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3日电(通讯员潘宇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助力非物质文化……
潘宇琦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1日电(通讯员逄文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
逄文汇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因为入门成本低,技巧多样不拘一格,受众多为妇女老人,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要谈淄博,要讲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为稷下学宫成就百家争鸣的美谈盛况,他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聊斋志异》,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璀璨辉煌。陶琉文化聊斋文化黄河文化……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保留着归属民族的根,亦是一种无形且无法代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面临着极大危机。如何在新媒……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威海7月31日电(通讯员张腾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建设等有着重要意义。为……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