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藏粮于人——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依靠

作者:黄彩霞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世界观察员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了一篇《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文章,他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改善、城市化的发展,未来中国将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世界也养活不了中国。莱斯特·布朗的这些观点成为所谓“中国威胁论”的重要依据。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83亿吨,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在人口增加4.5亿的情况下,中国人均粮食从1978年的319公斤,增长到2021年的483公斤。中国人不仅自己养活了自己,而且实现了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历史转变。

我国有14亿人口,一天光吃饭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还会增长,我们可以进口,但是世界粮食供应十分有限。2021年全球生产了27.8亿吨粮食,进入国际市场的也只不过4亿多吨,我们进口的粮食最多,大约是一亿六千多万吨。

人,是我们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的初心所在;人是我们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依靠。

袁隆平科研团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迎来晚稻测产,双季稻亩产达到1603.9公斤;李振声培育的“小偃6号”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5亿亩;我国全年粮食在获丰收,实现了粮食生产十八年连续丰收。如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创造这一奇迹,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是农业技术员将先进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是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从“人扛牛拉”“大水大肥”,到“智能农机”“测土测肥”,农业科学家、农业科技工作者、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特派员,是他们,壮大了农业生产的队伍,促进了农业迅猛的发展。

他们,敢破敢立:袁隆平冲破传统观点束缚,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百折不回:李振声辗转田垄,攻克小麦杂交品种后代不育难题。育良种、改良法,鸭稻共生养殖法,水稻为鸭雏提供栖息环境,鸭雏为水稻吃虫除草,排泄物肥地。种良地,中央投入16亿元在东北试点保护性耕作,规划黑土保护工程,建设退化耕地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区。藏粮于人,正因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齐心聚力,中国农业的现状就是他们最好的成绩单。而今,新时代的农民也肩负起新的使命,新型职业农民需要爱农业,需要懂技术,更需要善经营。年轻的他们回乡创业,用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为农产品代言,主动出击打开家乡农产品的销路。因为有他们,“中国饭碗”才能端牢,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号角才能吹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指出:“把科技成果挑给农民,让农民一家家富起来,一圈圈富起来,真正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汇聚中国农业最磅礴的力量,未来需要提高顶尖农业科学家的集聚水平,让农业科技人才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让田间地头流动着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让更多“农创客”“农新人”扎根广袤田野,让新乡贤在田间播撒希望的雨露。千顷麦浪,万亩稻香。即是“领头雁”的天地,又是“主力军”的舞台。

http://www.dxsbao.com/art/5578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2021年暑假南京新和园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极为重要的抗疫战场。自从2021年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通报新冠病毒检出阳性以来,截至8月4日,南京市已进行完毕四轮全民核酸检测。此次南京疫情中,各社…… 滕宇轩 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扛起时代大旗,争做“四史”青年

2020年1月21日,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202班“四史生存挑战赛”南京分队的同学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如期开展了“四史生存挑战赛”团体社会实践活动。上午9时,分队同学在烈士群…… 滕宇轩 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同上一堂国家安全课 共筑校园安全防线”展播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走深走实,4月27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于…

创意启航,纸载梦想——纸船承重活动圆满结束

近日,由馨艺手工协会和创新创业俱乐部合办的“创意启航,纸载梦想——纸船承重”在一食堂门口火热开展。这场充满趣味与挑战…

羲和书院开展“青春无诈,校园防诈”志愿服务活动

自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网络骗子通常利用一些学生占便宜的心理实施诈骗手段,使部分学生遭遇了巨大的财产损…

羲和书院开展“建设绿色校园,增强环保意识”志愿服务活动

环保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广泛而复杂,当今世界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方面的环境环保隐患,土壤遭到破坏、空气污染、淡水遭到威胁、气…

麓山教育学社举办“幸运掷一掷”活动

麓山教育学社举办“幸运掷一掷”活动同学们参与掷骰子游戏参与者看图猜影视参与者主动体验“打圆片”(通讯员刘梦娟)4月2…

最新发布

“强‘核’报国,星向未来”团队探访安徽省核科技馆
本网讯(化材学院马梦尧梅雨)为了解核科技发展历史,树立正确核安全观。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赴芜湖“强核报国,星向未来”大学生志愿宣讲团于2023年6月28日来到了安徽省核科技馆进行参观和科普视…
谈心理心程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醒地了解自己,也渴望看清别人,我也不例外。在学心理之前我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学问,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够能够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但在学习心理学的这段时间以来我更加科学…
徜徉数学海洋,探索思维创新
为了加深社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兴趣,实践队员带着提前准备好的火柴棒进入教室,吸引了孩子们带着好奇与探究的目光。几位实践队员将在场的孩子们进行分组,以便布置桌椅、安排就坐。各小组同学听从组长的安…
曲园学子三下乡:青年志愿行,社区活力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的指导思想,特统筹校内校外共青团力量,组织大学生走入社会基层,参与基层治理与服务。2023年6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翰墨启教航,毓秀盈民巷”实践团,深入济宁市邹…
红色寻访——孔繁森
孔繁森,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五里墩村(时属武训县)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求学、参军、入党、工作,在不断成长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
河南学子三下乡——普法宣传进社区,法治意识入人心
“益”路同行服务队成员为老人宣传普法“益”路同行服务队成员为参与答题居民分发小礼品“益”路同行服务队成员配合老人参与普法答题小游戏“益”路同行服务队成员协助青少年参与普法答题小游戏“益”路同行…
浅谈学生干部的自身建设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初心是我们最先加入的动机,是愿意为之工作奉献的理由。初心或许是喜欢举办的各类活动、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工作学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心变成了更好地为学院、同学们服务。眼…
生活中的化学奥秘
生活中的化学奥秘化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并应用于人类生活的科学。化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应用。从我们呼吸到的空气,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我们身体的组成,化…
教案——氧气的制备
教学过程:1.在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后播放实验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对实验步骤和原理。2.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边做实验边向学生讲解各部分装置的作用、实验操作和…
浅谈学生干部的个人建设
提高主动性。首先,强化责任意识,认识到学生干部对于带领学生团队和推动学生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在工作成就上追求不断超越,有所创新、发展和突破。提高工作能力,讲究工作方法。求教于师,少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