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藏粮于人——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依靠

作者:黄彩霞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世界观察员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了一篇《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文章,他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改善、城市化的发展,未来中国将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世界也养活不了中国。莱斯特·布朗的这些观点成为所谓“中国威胁论”的重要依据。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83亿吨,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在人口增加4.5亿的情况下,中国人均粮食从1978年的319公斤,增长到2021年的483公斤。中国人不仅自己养活了自己,而且实现了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历史转变。

我国有14亿人口,一天光吃饭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还会增长,我们可以进口,但是世界粮食供应十分有限。2021年全球生产了27.8亿吨粮食,进入国际市场的也只不过4亿多吨,我们进口的粮食最多,大约是一亿六千多万吨。

人,是我们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的初心所在;人是我们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依靠。

袁隆平科研团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迎来晚稻测产,双季稻亩产达到1603.9公斤;李振声培育的“小偃6号”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5亿亩;我国全年粮食在获丰收,实现了粮食生产十八年连续丰收。如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创造这一奇迹,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是农业技术员将先进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是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从“人扛牛拉”“大水大肥”,到“智能农机”“测土测肥”,农业科学家、农业科技工作者、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特派员,是他们,壮大了农业生产的队伍,促进了农业迅猛的发展。

他们,敢破敢立:袁隆平冲破传统观点束缚,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百折不回:李振声辗转田垄,攻克小麦杂交品种后代不育难题。育良种、改良法,鸭稻共生养殖法,水稻为鸭雏提供栖息环境,鸭雏为水稻吃虫除草,排泄物肥地。种良地,中央投入16亿元在东北试点保护性耕作,规划黑土保护工程,建设退化耕地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区。藏粮于人,正因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齐心聚力,中国农业的现状就是他们最好的成绩单。而今,新时代的农民也肩负起新的使命,新型职业农民需要爱农业,需要懂技术,更需要善经营。年轻的他们回乡创业,用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为农产品代言,主动出击打开家乡农产品的销路。因为有他们,“中国饭碗”才能端牢,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号角才能吹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指出:“把科技成果挑给农民,让农民一家家富起来,一圈圈富起来,真正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汇聚中国农业最磅礴的力量,未来需要提高顶尖农业科学家的集聚水平,让农业科技人才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让田间地头流动着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让更多“农创客”“农新人”扎根广袤田野,让新乡贤在田间播撒希望的雨露。千顷麦浪,万亩稻香。即是“领头雁”的天地,又是“主力军”的舞台。

http://www.dxsbao.com/art/5578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市卫计委之行

2016年7月6号,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人民政府卫计委对信访部的陈主任进行了采访。主要是为了对二孩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政策方面深入理解二孩政策。 …… 查看全文 >>

南师大“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组”采访南京雨花台区妇联

2016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二胎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妇联对雨花台区妇联主席进行了采访。…… 查看全文 >>

暑期实践扬州行

暑期实践扬州行7月7日,我们小分队一行三人来到了景色秀丽的月亮城扬州。9点半左右抵达扬州后,我们根据联系好的机构开始我们的调研采访活动。 ……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强‘核’报国,星向未来”团队探访安徽省核科技馆
本网讯(化材学院马梦尧梅雨)为了解核科技发展历史,树立正确核安全观。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赴芜湖“强核报国,星向未来”大学生志愿宣讲团于2023年6月28日来到了安徽省核科技馆进行参观和科普视…
谈心理心程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醒地了解自己,也渴望看清别人,我也不例外。在学心理之前我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学问,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够能够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但在学习心理学的这段时间以来我更加科学…
徜徉数学海洋,探索思维创新
为了加深社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兴趣,实践队员带着提前准备好的火柴棒进入教室,吸引了孩子们带着好奇与探究的目光。几位实践队员将在场的孩子们进行分组,以便布置桌椅、安排就坐。各小组同学听从组长的安…
曲园学子三下乡:青年志愿行,社区活力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的指导思想,特统筹校内校外共青团力量,组织大学生走入社会基层,参与基层治理与服务。2023年6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翰墨启教航,毓秀盈民巷”实践团,深入济宁市邹…
红色寻访——孔繁森
孔繁森,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五里墩村(时属武训县)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求学、参军、入党、工作,在不断成长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
河南学子三下乡——普法宣传进社区,法治意识入人心
“益”路同行服务队成员为老人宣传普法“益”路同行服务队成员为参与答题居民分发小礼品“益”路同行服务队成员配合老人参与普法答题小游戏“益”路同行服务队成员协助青少年参与普法答题小游戏“益”路同行…
浅谈学生干部的自身建设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初心是我们最先加入的动机,是愿意为之工作奉献的理由。初心或许是喜欢举办的各类活动、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工作学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心变成了更好地为学院、同学们服务。眼…
生活中的化学奥秘
生活中的化学奥秘化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并应用于人类生活的科学。化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应用。从我们呼吸到的空气,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我们身体的组成,化…
教案——氧气的制备
教学过程:1.在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后播放实验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对实验步骤和原理。2.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边做实验边向学生讲解各部分装置的作用、实验操作和…
浅谈学生干部的个人建设
提高主动性。首先,强化责任意识,认识到学生干部对于带领学生团队和推动学生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在工作成就上追求不断超越,有所创新、发展和突破。提高工作能力,讲究工作方法。求教于师,少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