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与《牡丹亭》的缘起
《游园惊梦》这部电影来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经京剧梅派大师梅兰芳主演,改编成了电影。其实我很早之前就读过《牡丹亭》,基本不甚解其中文字的意思,但也囫囵知道了《牡丹亭》讲困在闺中、为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杜丽娘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的故事,表达的是对生命千般繁华,转瞬又归于沉寂的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墙颓垣”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当时也凭浅薄的对美的理解,为这段文字所折服。
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句杜丽娘初入园时的感叹,成了前几年播出的《中国戏曲大会》的开场。就杜丽娘而言,这句话单单只其初次进入院子后的感叹,但我觉得它可以有更多层意思的理解。戏曲何尝不是?我生长在甘肃,我的祖母曾经就是一名半职业的秦腔青衣演员,我只从乡里邻人、家人的议论中知道,祖母曾是红人,拿手的《三对面》《拾玉镯》还曾被县上表扬过。我和祖母常常看戏,慢慢的也爱上了听秦腔。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情怀,京剧、昆曲都喜欢看。京剧演员王珮瑜有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确实,戏曲里有很迷人、很美的东西,不去了解,怎么会看得见?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当你选择了一条路,另一条未曾涉足的路有多繁华,也与我们无关了。
三、故事梗概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画着画的长廊、游廊等,金粉半剥落了;美好的池苑、馆舍虽在,可也长满青苔;“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园子里很多草,踩上去要令人担心弄脏了新绣袜;想要靠近欣赏花,野葛丛生,又恐怕要扎疼了自己的脚。以上大概是《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化出来,但已非纯写景。
我想这四句重点是在表示园子的美好与破败同在,是导致杜丽娘触目伤情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讲得通。杜丽娘随即发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同时又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红楼梦》里,林黛玉葬完花,从梨香院墙下走过,就是听到这句以及“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忽然不胜伤感,惊讶原来戏文里也有好句子,彼时她的心情被这几句勾起,就也和杜丽娘一样,是感叹“花落水流红”,青春转眼就要去得远。它与柳梦梅口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放在一起,都是杜丽娘心中潜台词,因此也是最惊心投契的话。
园子里的自然风景还是绝好的。“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以外,也有许多花开,“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靡外烟丝醉软”,更有许多鸟儿在飞、鸣叫,“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可就在观景最热的此时,一点铺垫也没有,杜丽娘却煞住,对春香说:“去罢。”丫鬟春香有些不甘心:“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饱餍未足,像小孩子撒娇,想要继续。杜丽娘有心中事,而春香只有眼前景,这是对比的手法来映衬。杜丽娘不耐烦:“提他怎的!”显示心思已懒,去意已决。几句心事性格都显出来,因此写得好。
也正是“去罢”两个字,在梅先生电影版的《游园惊梦》中不见了。
唱“溜的圆”之后梅先生其实演出了杜丽娘的伫立春愁,要归去之因,但没这两个字还是不同。不仅如此,后面增加了剧本所无的春香的话,“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吧!”杜丽娘赞同曰“有理”,杜丽娘留恋不去,而春香劝归,节制的、不纵情纵性的美德,出现在春香这个小孩子身上,读过前几折的人都会知道不对。
前面正新来乍到,景色春色都无边,此两字一出,如云过雨收,燕子掠空,真突兀,像一幕放给读者的华丽电影突然断电,到此放完,她们决定不再观赏了,结束了……也是这两个字,把跟随观赏的读者忽然留在当地,让人从美好景色中顿醒,跌入杜丽娘的哀怨中。这两个字虽很轻,杜丽娘无限的春愁,却都在其中。前面所有的铺排,也几乎都是为了这两个字而来的。汤显祖又是极含蓄的。回想一下,春香此前是在两个地方触动了杜丽娘的愁肠,才令其无心再观景。
一个是春香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一个是春香说:“成对儿莺燕啊”(也不是现在唱的“啊,小姐,那莺燕叫得好听啊”)。汤显祖从未明喻杜丽娘是“赶不及在春天开放的牡丹”,是“孤单独鸣的莺燕”,但通过“去罢”二字,我们可知正是牡丹使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物伤其类”。如书名《牡丹亭》,又岂止是杜、柳二人的韵事发生在“牡丹亭畔”?也因杜丽娘曾自思自己便是牡丹。田汉本京剧《西厢记》崔莺莺唱“锁深闺每日里蛾眉蹙损,鸣不高飞不远枉字莺莺”,都是一个意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黄莺燕子在春天成双捉对,飞翔嬉戏,也加倍让她感到自己孑孑一人,园子不能呆了,所以才有“去罢”二字。
杜丽娘在决定回去之后,紧接着的一句唱,明显就是对“去罢”的注解:“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也可见是她要回,不是春香劝归她才要回。既然同意了春香说的“明日再来耍子吧”,怎会还说“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汤显祖最不喜欢人改他本子,作家于这一点上,可见没有时代阻隔。
杜丽娘为什么突然说到“去罢”?其实它正是文字最妙的地方。
http://www.dxsbao.com/art/5454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