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紧端中国饭碗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作为中国人民的我们应该感到无比放心和自豪,因为我们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但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尽管我们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吃不饱”“吃不好”,到现在的粮食产量远超国际标准线,粮食质量和种类足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但是,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成绩永远只能说明过去。而且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并不意味着我们已彻底解决粮食问题,恰恰是粮食安全保障成绩越大,越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方面存在缺陷,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粮食总量缺口大、隐性自给率仅为70%,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6%、面临的“粮食战”风险增大。在基本的水稻小麦生产上我们能够保持自给,但是对于大豆这些粮食我们需要大量向外国进口,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豆作为我国的非必须用粮,其主要作用是榨油和饲用,所以这些大量的“非必需”进口冲击了国内粮价,进口粮食价格的“天花板”效应比较明显,不仅导致了农民卖粮难,而且也加大了政府收储压力并加重了公共财政负担。对我国的农民造成了困扰,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其次就是复种指数降低、保粮食面积难度加大,年轻农民不愿种粮、农村优质劳动力缺乏。随着当前的经济形式多样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农民只种一季,因为其它的时间去从事经济收入较高的行业,导致农民对农田下功夫的时间少,复种指数低,同时农村农业农民这些乡土特色不能够吸引年轻农民的兴趣,反而他们热衷于种植经济作物或者是外出务工,较高的经济收入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就出现了以上问题,需要我们从政策方面细研究,准把握。 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仅会带来巨大的进口压力和国内市场竞争压力,还面临着诸多的国际规则约束,限制了国内支持政策的发挥空间。2016年9月,美国以中国政府对玉米、小麦、稻谷三大主粮提供的国内支持超过了微量允许的水平为由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诉讼。2019年2月,专家组报告裁决驳回了美国对玉米补贴的诉讼要求,但依然裁定中国政府对小麦、籼稻、粳稻的国内支持超过了“微量允许”的水平,后上诉机构维持了这一裁决。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他们通过较先进的技术生产更多的我们缺少的粮食,通过资本炒作,垄断控制等方式,造成国际粮价波动,我国国内粮食生产公司受到威胁,加剧我们的压力。 不容忽视的是科技进步的程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粮食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从种子品种、水肥农药、基础设施,归根到底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技术进步为引领。在过去我们国家在农业方面科学技术的积累不足,尤其是在种子技术上,外国在种子科研技术上积累的研究致使他们在一些农业产量上远远超过我们。同时外国大规模使用转基因技术,使得粮食产量和粮食的盈利利润较高,但是我国主要未大规模使用转基因技术,是为广大中国人民考虑,而不是仅仅的资本盈利,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快种业的研究,以及优质种子的保存和培育,让我们的种业得到保障。同时我们也应该科技成果转化至农业生产,收储环节,实现大国粮仓根基牢固,不受外国势力牵制的底气。 综上,未来国内粮食生产要在更严苛的环境制约和经济压力下、用更少的水土等资源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粮食,可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挑战和压力巨大,长期看,保障粮食安全依然任重道远、不容松懈。所以我们必须寻找适合中国的方式,在粮食安全保护上走出一条中国道路! 在粮食生产主体政策上,持续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适度规模经营,使粮食生产具有经济可持续性和推进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2014年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8年底,全国2838个县市区开展了工作,共计14.8亿亩承包地确权给了2亿多农户,让种粮人吃上“定心丸”。也是让种粮人能够安心种粮,保障农民的核心利益,同时丰富的经营模式,规模化的经营方式,能够使得产业的可持续化。不仅于此我们在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上也是作出具有底气的保障,稳定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坚持并完善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让农民能够放心生产,且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的是“三农问题”,每一年都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的调整,由此来吸引农民有信心的进行生产,提高复种指数,让种粮也能够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赚钱的好方式。。 科技进步使粮食生产和收割变得更轻松。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科研院所,愿意把资金和科研力量投入到农业相关产业中。他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农业机械,现在如果天气晴好,全国3.4亿亩冬小麦半个月就可以机收完毕。同时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能够提供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估计粮食的长势,精准的计算出所需的肥料、水量等等,也能够预报天气状况,提醒农户进行一些预防措施,让粮食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也让其质量得到保障。育种成果也加快从高校院所向种业企业转移。像江西农业大学就在这方面作出的很大的贡献,在水稻育种,生猪基因培育,农机研制等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全部为自主品种,水稻、小麦、玉米3大主粮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世界领先。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7%提高到58.3%,粮食亩产由1978年的337斤提高到749.4斤,向粮食大国成为世界农业科技大国。 粮食安全不能只注重增加生产供给方面,也应当减少粮食损耗浪费,减损节约的短期效果会比生产增长还要明显。党中央就前瞻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约用粮,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也正是党中央的领导,让我们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便在全社会提倡节约的风气,尤其是通过党中央号召来减少浪费比较容易做到,所以我们应当自觉合理点餐、实施“光盘行动”,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的氛围。 从全局来看,党中央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具体的机制,来应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应该严格恪守相关规章制度,也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的体制政策和长效机制。倡导社会形成“浪费可耻”的氛围,让“光盘行动”普及到千家万户!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研究,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迈步新征程,不断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一定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http://www.dxsbao.com/art/5263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