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发展变化最灵敏的要素,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人们观念变化,都会在语言词汇中随时得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词义的发展。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网络交际更加便利,其中产生的网络热词更是反映着当今社会的面貌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
网络热词有很多种,如:“谐音谐意类、拟声形声类、隐喻用语类”[12]。在本文中,主要分析借助隐喻机制形成的网络热词:“躺平、内卷”。
(一) “躺平”一词的隐喻机制
1. “躺平”的词义发展
躺平的本义,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指身体摊平的状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躺的释义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也指车辆、器具等倒在地上”[4]。从构词的角度看,躺平是一个述补结构的复合词,“躺”这个字是整个结构的语义中心、“平”是对“躺”这一动作的补充说明,以呈现出身体平躺、舒展的状态。因此,躺平本义是身体平躺的状态,是动词。如下例句:
(1) 他躺平,小脚搁在爸爸肚子上,小手搁在猪猪的心口,睡了。(林笛儿《摘星》)
(2) 工人们齐心协力,拉紧绳子,有规律地起伏着,身子几乎躺平在地上,从嗓子眼里迸发出短促的、显示并调节力量的呼喊声。(莫泊桑《小萝克》)
(3) 可躺平的豪华汽车座椅。(广告语2022)
躺平的新义。躺平作为21年年度热词,有了不同于本义的引申义,如在以下句子中:
(4) 芙蓉国评论:青年干部莫要“躺平”。(益阳广播电视在线2022年8月25日)
(5) 京东财报增长:京东没有躺平。(品玩2022年8月25日)
(6) 年轻人选择“躺平”,我们要理解。(农民日报2021年06月03日)
例(4)是对青年干部进入体制内之后思想懈怠、不积极进取现象的告诫;例(5)是将京东这一企业作为主体,陈述其在同行竞争、疫情危机下的作为;例(6)中躺平并不带贬义色彩,而是对青年人无力改变现状、拒绝恶性竞争的理解。
在以上三例中,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到躺平词义的发展,躺平新义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困难和竞争时,屈服而不作为,表示一种顺从的心理。“躺”在词中的地位减弱,“平”在词中的意义加强,更突出一种内心无欲无求、妥协顺从的平和心态。
从本义到新义,躺平从人的行为状态引申到人的主观态度,由具体的概念义发展到抽象的概念义,这正是人们隐喻的思维方式在起作用。下面将具体分析。
2.“躺平”的隐喻机制
将躺平套入隐喻表达式“A is B”,即“不作为、无欲无求的心态是躺平”,“躺平”这一身体状态是可见的、具体的、可感知的,将其设为“始源域”;“不作为、无欲无求的心态”是不可见的、抽象的、不可感知的,将其设为“目标域”。两个域之间具有相似性。具体系统映射机制如图三:
人们将可感知的始源域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用“行为动作”的范畴构想“精神状态”的范畴。两个域中的结构相似,其中元素主体、动作、原因、结果一一对应。身体躺平以降低能耗、获得修养,精神躺平以面对竞争、减少精神内耗。因此,这种系统对应的隐喻机制,能使网民们普遍接受,并不自觉的以此为思考方式,成为一种全民理解的、内化的隐喻模型,从而确立了“躺平”一词的词义引申。
3.“躺平”的隐喻类型
在上文中提到,莱考夫将隐喻分为三种类型,在其中“躺平”属于方位隐喻。“躺平”一词的新义是近两年才流行的,它与“不作为、无欲无求心态”的对应,只是两个概念对应,还没有出现大量衍生的多个概念对应,因此不属于结构隐喻。同时,“躺平”在词义引申时,注重突出了“平”的字义,相较于本体隐喻而言,更具有方位隐喻的特点。
因此,本文认为,“躺平”一词应属于方位隐喻。在上文对方位隐喻解释时,提到的多为“上下、高低”等明显差别的基础方位隐喻。而“躺平”则是一个中间方位,虽然没有“上下”等隐喻普遍,但这也是中国人“中庸”的身体体验、生活体验的反映,由此产生的方位概念隐喻也不少,如“中立、不偏不倚”等等。
(二) “内卷”一词的隐喻机制
1. “内卷”的词义发展
与躺平一词不太相同,内卷是一个意译词,是对involution的翻译,是“内卷化”的简称,现在还可以简化为“卷”。“内卷化”起初是一个学术术语,指“一种内部不断精细化的文化现象”[5]。 格尔茨在书《农业内卷化》(1963)中进一步使用。他在书中提到印度尼西亚由于资金有限、土地固定,大量劳动力集中在农业生产,使得农业向内部发展,变得复杂化和精细化,上述现象格尔茨用“内卷化”来概括。刘世定将其概括为“一个系统的外部扩张受到约束时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6]。
“内卷化”这一概念引入中国之初,也是用来概括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随着词语语境的扩大,原义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从农业领域到社会学研究领域。杜赞奇提出了“国家政权内卷化” [8]用来形容晚清政府不断臃肿的官僚机构。无论是“农业内卷化”还是“政权内卷化”,“内卷化”都是指一个系统内部,由于向外发展受限,而转而向内精细化发展、陷入内部摩擦。
从“内卷”一词的构词来讲,内卷一词十分形象,“卷”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向内弯曲,《现代汉语词典》对“卷”的解释为“把东西弯裹成圆筒形,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7]。“卷”已经包含了向内、弯曲,因此以往汉语中并不将“内”和“卷”合在一起使用。而在翻译时,加上“内”字并不是语素义重复的多余形式,而是带有语用意义,突出向内发展的意义,以更好的诠释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2020年,内卷在网络上爆火,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产生了具有颠覆性的新义,如在以下例句中:
(7)光伏镰刀浮现:龙头企业率先“内卷”,行业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腾讯网2022年8月24号)
(8) 倪闽景:只有通过学习的进化,才能破解教育的“内卷”。(搜狐网2022年8月24号)
(9)阳台变健身房?警官学院宿舍的内卷。(网易视频2022年8月25号)
例(7)是指光伏龙头产业一体化,各产业链内部竞争资金,摩擦不断;例(8)是现在学生学业压力不断增加,学校为了升学率,不断补课、延长学习时间;例(9)是指警校学院学生在寝室阳台锻炼身体,以取得比同学更好的身体素质。
内卷一词的含义从一个系统外在受限、向内精细化发展,延伸到“非理性竞争、非自愿竞争”的含义,更有人将其解释为“一种不断进行自我抽打的类似陀螺似的死循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8]。简单来说,内卷现在普遍使用的词义是:人们内耗增加、付出更多,而得到的回报不变甚至更少的竞争现象。从“农业内卷化”发展到“社会内卷”其中正是隐喻机制在起作用。
2. “内卷”的隐喻机制
将“内卷”一词套入隐喻表达式“A is B”,即“无发展竞争是内卷”,“内卷”一词一开始是具体的、形象的概念义,将其设为“始源域”;“无法发展的竞争”是抽象的、不可感知的概念义,设为“目标域”。两个域之间具有相似性。具体的映射机制如图四:
在“躺平”词义引申过程中,始源域系统结构与目标域系统结构相互对应。将“有限土地资源”与“有限社会资源”相对应,“劳动力增加”与“个体付出”相对应;个体想要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就是“水稻劳动力”不断增加的过程;都由于外部拓展受限,使得农业精细化生产、社会竞争加剧,出现“非理智、无发展”竞争。这种隐喻映射,内化于“内卷”一词,使得内卷词义拓展,变得更加抽象化,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3.“内卷”隐喻类型
“内卷”和“躺平”一样,都是近两年流行的网络词语,并没有产生互相建构的多个概念,不属于结构隐喻。同时,相较于方位隐喻,“内卷”更符合本体隐喻中的容器隐喻。人们将整个“社会竞争”视为一个大的容器,社会竞争有内外之分,当社会因国际形势、新冠疫情,外部交流受阻,整个竞争只能在内部进行,并且社会资源并没有增多,从而导致内部竞争的无结果发展。
“内卷”一词的“内”字,其实就是“竞争是容器”的形象体现,将“竞争”看作实体,并且是有界的、离散的实体,存在于一定的空间、时间。所以,我们可以用“内卷”一词借助容器隐喻来表达“无发展的竞争”。又因为,“竞争是容器”的底层容器隐喻是相通的,所以可以将其毫无违和地运用于各种领域、各大行业、各种语境。这也是“内卷”一词得以快速传播、火爆网络的根本逻辑。
http://www.dxsbao.com/art/5235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