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底色是爱国。2022年的这个暑假我加入到了“ ”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追寻红色足迹,探索红色基因。绘制不一样的青春。
林语堂曾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相似,只是点缀了的希望和理想,使他有所不同。”不论是这次活动的策划与推进,再到内容的诠释,还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日夜的畅谈具体的实施,后勤的保障等等。在这段时间里,从来没有哪一位队友抱怨和失落,一路走来,从我们的眼睛中看不到疲惫,我们的眼睛里面仿佛有光,一份散发炽热真挚的光。我们的想法也是如此的简单,重走红色足迹,探索红色基因,将更多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心怀祖国为之奋斗的青春,以青春之我,报青春之国,这对我将是人生的一大财富。
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任何一段生命都会收获一个故事。在参与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的从来不只有浅浅的社会经历,2022年7月20日我们踏上了一段追寻红色足迹,探索红色基因的旅途,在这次旅途中收获了感动,收获了自信,收获了实践的技能,收获了一份又一份精神财富。也为自己的人生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只有与团队一起奋斗,我们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从开始活动的筹建到开展,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团队,需要大家的时候,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在实践开始前,我们实践团队先组织了线上会议,对团队成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工,然后准备实践材料,制定实践计划与路线,赴实践地开展调研活动。
我负责调研考察的是林州红旗渠。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山林起伏,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灾祸连连,千百年来,林县人民饱受旱灾折磨,眼看漳河水奔流而过,却求而不得,新中国成立后,微彻底改变缺水情况,中共林县县委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采用引漳入林的方法修建饮水渠,在党委领导下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自带干粮,自力更生,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在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拉开了引章入林的序幕,誓要重整林县河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林州人,从小便听闻长辈们讲过修筑红旗渠的故事。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对于地处偏僻山区的林县来说,情况更加艰难。修渠所用的各种工具和设施非常简陋。由于红旗渠干道大多修在半山腰,距离村庄又远,修渠民工只能就地而居,石岩下、茅草庵,都是修渠大军休息的地方。修渠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十分短缺,工地指挥部规定每人一天六两粮食,粮食几乎都是些康康菜菜,就是玉米面和红薯面也很少见,有时还得派人到山上挖野菜,根本谈不上什么补充营养。红旗渠的源头青年洞,悬挂在太行山的半山腰,工程十分艰巨。整个山洞全是“玄武岩”,俗称太行红岩,质地坚硬,百棒锤砸下去,只留一个黄豆大的小白点,尽管条件如此艰难,也没有吓退林县人民。听修渠的爷爷说,“那时他们的首先布满了厚厚的剪,两手一搓,完全没感觉,天手背上裂开的口子,随着打锤的剧烈震动,开了一茬又一茬。第一层还没长好,第二层就裂开了,出一次血,结一个疤。”新疤摞旧伤,凿锤不停歇。
耳闻事迹,已感震撼,亲自身临,更为动容。红旗渠第一站我们首先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随后去到青年洞参观。看到纪念馆陈列出的林县旱灾记录,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一部林县志,满卷荒旱泪”,旱灾之时,颗粒无收,“人口无食,十室之邑存二三。夫卖其妻,而昨张今李;父弃其子,而此东彼西。食人肉而疗饥,死道路而尸皆无肉,揭榆皮以充腹,入庄村而树尽无皮,由冬而春,由春而夏,人之死者大约十分有七矣……”这是记录在林县合涧镇小寨村荒年碑上1877年林县发生旱灾的真实惨景。1995年版《红旗渠志》记载:在上世纪50、60年代,林县550个行政村中,有307个常年人畜饮水困难,其中100多个行政村的老百姓需要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吃。农作物也深受其害。由于经常遭遇旱情,林县粮食产量极低,亩产只有200斤,仅为南方地区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粮食产量不够,老百姓只能过上“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当时林县人民受旱灾迫害之苦,是现在的我所无法想象的,扼腕叹息,唯有悲伤同情。灾情愈演愈烈,自强不息的林县人民不甘命运的安排,誓要劈开太行山,引漳入林与天斗。浏览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我仿佛置身于先辈之中,看着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山修渠,没有粮食便吃野菜,没有工具就绳索系住悬在半山腰,一凿凿,一锤锤,一批又一批的林县人民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双手凿出了红旗渠,从此林县不再旱。
虽然我们的调研考察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对我将会是一生的收益,首先,我的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更加深刻的了解家乡的历史,了解英雄先辈的精神,了解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其次,我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的社会回报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愿意像先辈一样无偿的奉献自己,愿意回报我的家乡,回报社会,我只是希望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为这个国家民族做些技巧的事情,同时这也是我的愿望。
当然,在工作中我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前期安排规划不够完善,突发情况应对不够自如,第一次参加活组织这样的活动,经验少,每一位同学的社会经验稀少,预期的工作和实际的工作有所差距。一些关于细节方面的工作处理的不够完善,但是我相信这是我们成长中所要经历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实现每一次工作和任务,尽可能的完成每一次目标。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以集体智慧和力量写就的一段有形的中国历史,催人泪下的红旗渠故事背后,是不永熄灭的理想,闪光的信念,是足以让世人赞叹的林州的特有的精气神。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太行山依然巍峨,林州故事依然感动人,红旗渠精神之起依然鲜艳。
红旗渠,承载历史,见证梦想,昭示未来,作为红旗渠儿女,定当传承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像无数林县先辈们一样,以智慧和前瞻的眼光和大胆务实的憧憬和想象构思未来,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胆识,敢挑重担,敢负责任的勇气实现梦想,做一名合格的红旗渠精神传承者!
王娜
http://www.dxsbao.com/art/5165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