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一群——读《乡土中国》有感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作者:闾可

望不到尽头的乡野田埂上,总是有朴素的一群。

只是粗粗的布衣布鞋,挽着袖口、裤腿,便又有黝黑的一截皮肤。那皆是深又黯的颜色,不惹眼也不特别,却是乡土大地上几千年来的主色调。弓背弯腰,抬起手臂又落下,把对大地无比的敬意和爱怜一点点和着汗水种到土里,细细埋好、踏平,反反复复,一样的动作里渗透出俗气的高尚和平淡里的不凡。

他们像沉默的镰刀,钉在土地上。任凭东西南北风肆虐,他们始终把锄头粘在手上耕耘。硬气的大地此刻格外温顺,把身体交给靠谱稳重的他们,让自己在时间的催熟下孕育一个又一个生命,再用这些生命报答辛勤的耕种者。布衣的颜色成了大地的外套,裹紧了几千年的农耕历史。在岁月长河之中,那一群乡土间的灵魂演绎着微小的传奇。

这是愿意付出的一群。

他们总是踏着黑夜的尾巴,又拉着黎明的衣襟迈入土地。睡了几个小时的身躯还覆盖着昨日的疲惫,因霜寒而迅速降温的血液还惦记着榻上的温暖,他们的心却总是只能在土地上安定。正如书中费先生所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所以他们更挂念土地,远远超出他们挂念自身的安适。农具磨损了他们的手指,就用厚茧来习惯这种疼痛,用承受痛苦来适应大地、包容大地。书中曾经用过一个传神的措辞,“侍候庄稼的老农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也许这就是对乡土之魂最贴切的诠释。

这是世代扎根于大地的一群。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他们生来就知道自己一辈子都是站在大地上劳作的,他们的上一代、上上代甚至更早,都是如此。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着大地的血液,因此他们从不逃避艰辛,从不拒绝付出,而是用质朴和无私的奉献与黯淡的主色调撑起漫漫岁月。

俗话说,叶落归根。即使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今天,一些乡里人迈开步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谋求一隅生存的空间,但他们的立身之根本始终紧紧盘结在沉积了百万年的黄土地上。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叶子。而兜兜转转,在生命的尽头,他们的灵魂却也只能在这一抹熟悉的泥土芬芳中获得永远的安宁。

这是外人走不进的一群。

西装革履下的细皮嫩肉,扛不住小小尘暴的侵蚀;太细小的骨架,举不起厚重的农具。外人只能在屋檐下观望,对土地敬而远之。因此,城里人便用“土气”这个词来概括乡里人身上独有的精神气质。但这个词在如今的语境中似乎带有一些藐视的意味,与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相等同。但其实真正的高贵,正如焚泥结庐。从最朴实无华的泥土中开始,经过锤炼、焙烧、夯固,终而成一高耸入云的广厦。风采耀于云中,而根系深扎地底。中华五千年泱泱历史,正是源于这一片大地。乡里人的这一分“土气”,其实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这是充满独到智慧的一群。

时至今日,“智慧”被量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数值:如识字数、考试成绩,甚至工资收入。在这样的标准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乡里人没有城里人聪慧。

但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一系列标准是城里人创造的,依托的是他们的生活大环境。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智慧的标准是由乡里人来决定的呢?那么今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里人,岂不是天下愚者之最了?所以,费先生在书中说:“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而乡土生活也并没有城里人想象的那么“原始”、不开化。在乡土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文字。乡坊间的故事同样可以串起生活之余的欢笑涕泪,用诙谐质朴的方式表达善恶立场,勾连起听者对于未知的向往。而其中韵味,丝毫不亚于纸上印刷的方正铅字。

这是亲密而又自由的一群。

乡里人的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所以更容易保持孤立的社会圈子。而在这种亲密的关系之中,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在这里,规矩并不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而是“习”出来的礼俗。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规矩礼俗已于无形之中镌刻在行为习惯里。所以,他们自然能够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自然比被繁文缛节束缚的城里人多了一分洒脱与自在。

而在另一个层面,正是这种无形之中高度一致的相互行为,巩固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地域圈子。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而一个个大小不一、互相交错的街坊共同构成了一个标准的无为而治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政治活动由此变得单纯而稳定。二者相辅相成,奠定了乡土社会绵延千百年的文化基础。

那是以独特姿态屹立在历史上的一群。

端起那杯充满乡土气息的浓茶,抿一口,绵密而厚重,消解心中的浮华;放下杯子,细细回味那清香,似乎更加悠长。在烟雾朦胧中,一代又一代乡里人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篇章。而我们借助费先生的慧眼,似乎可以窥得些许从前未曾注意到的平淡的日子里的崛奇故事。

这就是专属于乡间大地的一群。

http://www.dxsbao.com/art/5090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滁院学子三下乡:时代青年有所为,同筑百年乡村梦

近日,滁州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临泉县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围绕着乡村振兴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个方面,对当地三家企业与两处乡镇…… 陈建功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滁院学子三下乡:盘活土地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农村发展成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的决定性方法。为深入调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 陈建功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滁院学子三下乡:用好杂技人才 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农村发展成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的决定性方法。为深入调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 陈建功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滁院学子三下乡:突出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农村发展成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的决定性方法。为深入调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 陈建功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滁院学子三下乡: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近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农村发展成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的决定性方法。为深入调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 陈建功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师本2301班举行教师节感恩活动

9月10日,晨曦初照,第四十个教师节的序幕缓缓拉开。这是一个属于我们全体师生共庆的节日,在此之际,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

湘潭大学三院联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2024年9月14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及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于南山八阶梯教室举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旨在强…

军训特辑|迷彩青春,热血铸魂 ——2024级人文学子军训进行时!

骄阳似火,青春如歌。9月9日,人文学院2024级新生正式开始军训生活。军训场上,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构成了一…

卓越人文|叶诚楷: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全面发展

叶诚楷,中共党员,人文学院2020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曾任福州大学学生社会调查协会会长、人文学院视觉传媒部副部长、2020级社…

卓越人文|黄媛婷:披荆斩棘,前景可期

黄媛婷,2020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曾任班级团支书、心理学系学生助教、人文学院团委办公室副主任、心理服务部副部长,协助学…

最新发布

探“一网通办”新发展,助“放管服”下易生活
近年来,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双全双百”工程的实施,国家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工程,使数字政务得到大力推广。在徐州市,“一网通办”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众多惠民便民的成果。在此背景下,7…
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走进江苏24小时“不打烊”政府
为了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研究江苏24小时“不打烊”政府,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疫情有距离,苏服零距离”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3号前往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天,团队就来到了此次调研宣讲的主要目的地…
学党史之感
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对党的理论和历史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这也指导我深入思考、探索真理,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中,农耕文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子瞻之春
黄州,是子瞻人生的春天所在。春天的起点,是那萧瑟的寒冬。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这之前,他是文坛第一,在仕途上如日中天。但自从被贬黄州,他变得一无所有:显赫的地位、丰厚的官禄、文坛的追捧都似一…
黑暗里生活,光明下写诗
俳句诗人何兮在《焚香小集》中曾说:“这雨下得有深度/一只破草鞋雨后绿了。”仰观宇宙之大,人人宛若沧海之一粟,微如芥子。可即使是破草鞋,也有蓄养生命的绿意的时候。当我们坠入黑暗、低到尘埃之时,也…
十堰学子三下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7月4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社会实践阿凡提小分队以中小学生兴趣为引导在湖北省十堰市袁家沟社区开展了播音主持,绘画,急救安全等课程。课上同学积极展示了自己的…
静谧之地——读《瓦尔登湖》有感
“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题记驾一叶之扁舟,于书扉中徜徉于瓦尔登湖,四周郁郁葱葱,从山野中漫发出清新的空气,寂静如斯,无车马之喧嚣。我的记忆在静默中散去,却又星星点点的涌上心头。瓦尔…
访老党员之旅,走薪火传承路
湖北省十堰市8月22日电(通讯员张雨欣)“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在用生命浇灌信仰,每一位党员都在谱写着属于自己平凡却又伟大的故事”,为了宣传党史故事,深化对老党员的了解,在2022年7月12日,湖北医药学院“救…
西南石油大学额电气信息学院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活动
我校电气信息学院垃圾整理小分队赴新都区三河村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活动为提高三河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村民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助力成都市创建文明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2022年6月15日…
西南石油大学额电气信息学院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
我校电气信息学院垃圾整理小分队赴新都区三河村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活动为提高三河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村民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助力成都市创建文明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