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德法互补 相辅相成

来源: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明天会更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法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治国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

(一)德治

德由善教逐渐趋向于善治,形成了中国古代所特有的道德政治文化。古人对于德从不吝笔墨:《礼记·月令》说:“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对此,郑玄注曰:“德谓善教。”《尚书·盘庚》说:“施实德于民。”《左传·襄公七年》曰:“恤民为德。”《管子·正》曰:“爱民无私曰德。“德治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重民、惠民、教民、以民为本,孔子曾以“养民以惠”称赞郑国子产治国有方, 他特别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看作不仅是“仁”,而且是“圣”。孟子进而论证了“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由此可见,德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化德化不良心性、以德化不良之俗、以德化百姓之家。化不良心性,也就是运用德的标准进行教化,唤起人们内在的、正直的、善良的天性,即内化于心,使之自觉地远恶迁善,趋吉避凶,不仅远离犯罪,而且经过内省,使心灵净化,于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所谓“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 。化不良之俗。由于古代中国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统一多民族的大国,所谓“百里不同风”,流行于各地区的风俗多不相同。其中既有良善的风俗,也有荒诞、落后、愚昧的风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因此以德化俗,即使荒诞之俗归于理性、邪恶之俗归于良善,务使不义不肖之徒明礼义、知廉耻,使四海同归于德化。如同宋人苏辙所说:“必先正风俗。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化百姓之家,是因为民是国家的构成元素,民安则国宁,因此,通过以德化民,既巩固了国家统治的群众基础,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德的治国之用。

(二)法治

“法治”思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学说。公元前7世纪,早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提出“以法治国”的法治学说,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世界法制史上也是最早的开篇之作。该学派认为,法令应该“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要求“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规定凡事“皆有法式”,一切皆“断于法”或“一断于法”;强调“一法而不求智”,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见法家所谓的“法治”就是力图通过制定与推行严刑峻法来达到社会大治。战国时代,法家显学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法家代表人物纷纷走上政治舞台,他们主张的法治与早期管仲的主张有所不同,剔除了礼乐的影响,更直接地实行以法为治。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韩非提出了“法、术、势”三位一体的理论,成为“帝王之具”,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法家所主张的“一断于法”的法治学说走向了它的反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肆行专制,以意违法,刑戮妄加,终致二世而亡。如果说秦之兴,兴于明法治;那么秦之亡,则亡于毁法治。中国古代法治的局限性就在于遇有明君,可以发挥法律治国的积极作用;遇有无道的昏君,不仅不能发挥法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坏法生事,害民误国。说到底,中国古代的法治不过是君主人治下的法治。

于现代社会而言,法治早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八大报告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礼与法律都产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都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富强为目标,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江泽民指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总括上述,德法互补、共治是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也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使德法互补的内涵也不断地丰富,显示了德法互补既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和一贯性。它符合中国国情,是先哲们充满理性的伟大创造,反映了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特色的道德观、法律观,也彰显了独树一帜的法文化的先进性和特殊性。凡是德法互补、共同治国成功的朝代,均为盛世,因此,从史鉴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德法互补治国方略的设计与实施及其历史经验,很有现实意义。

http://www.dxsbao.com/art/4923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谢您 献血者——巢院学子敢奉献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21日电,2024年7月12日至7月17日,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感谢您献血者”献血知识普及实践团在安徽环巢湖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血液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物质,至今仍无法……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血液连接心灵,爱心润泽乡间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22日电(通讯员金宇航、王诗颖)2024年7月12日至7月16日,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感谢您献血者”献血知识普及实践团在安徽环巢湖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后返回家乡。此次社会……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巢湖学院返家乡:献热血,献爱心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21日电(通讯员彭真)2024年7月12日至7月16日,一支由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在校大学生组成的“美丽中国实践团”在环巢湖区域结束后返家乡展开了一系列志愿服务公益活动……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无偿献血传真情,助力生命暖人心

在这次三下乡的活动中,我们承担了宣传献血知识的重要任务。一开始,我对这项任务充满期待,同时也有些许忐忑。我期待能够为社区的朋友们带去一些他们可能缺乏的知识,也忐忑于自己是否……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心连心,血融情——巢院学子返家乡

坚定、彻底、纯粹,是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至高境界。《易·乾》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实践能力、丰富自身经历、提高公民对献血的认识……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巢湖学院:献热血,献爱心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15日电,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的一群热血青年们,组成了一支特殊的实践团队——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环巢湖献血知识普及实践团队,旨在宣传“献出热血,奉献……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环巢湖边的义举: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学子开展献血知识普及与调研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16日电,7月上旬,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的一支志愿者团队来到环巢湖地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献血知识普及调研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当地居民对于无偿献血的认……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心连心,血融情

在2024年7月15日,巢湖学院的一群热血青年们,组成了一支特殊的实践团队——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环巢湖献血知识普及实践团队。他们走进了巢湖市凤凰山街道,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献…… 刘坤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4月2日,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教学楼2-402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翻译教研室主任王鑫主持,翻译教研室全体无课教…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乡、焦作开展专升本招生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升本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专科毕业生报考,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前往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焦…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最新发布

防疫关键时刻,“吃紧”也需“吃劲”
防疫关键时刻,“吃紧”也需“吃劲”郑州8月1日电(通讯员崔琦博)暑期对许多学生而言可谓是短暂的,而不同的选择也可使这短暂的时光变得。为响应学院要求,同时为社会奉献个人力量,7.25-7.31日,河南工业大学…
既白线上云支教感悟篇(16)
在这次暑假的三下乡中,我们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来体验到了与众不同的经历。老党员一直是我们当代青年积极向前的标杆,他们身上具有历经革命后坚韧不拔的红色革命精神和独特的魅力,采访老党员是一件特殊而有意…
南药科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队——砂仁
8月2日,岭南师范学院南药科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队对砂仁进行研究。传说很久以前,广东西部的阳春县发生了一次范围较广的牛瘟,全县境内方圆数百里的耕牛,一头一头地病死。唯有蟠龙金花坑附近村庄一带的耕牛…
既白线上云支教感悟篇(15)
在这个暑假,我作为线上团队成员的身份参与了赴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参加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问,我主要负责撰写新闻稿以及剪辑线上团队的实践视频。我把自己的热情充分发挥到实践中,听从指…
河南城建学子三下乡:走进乡村家园,绽放青春光彩
为积极响应团的引领党的号召,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发展;鼓励当代青年扎根基层,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增长才干,挥洒汗水;让城建学子在实践中领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内…
既白线上云支教感悟篇(14)
六月,因为三下乡,而不再单调。在暑假回到家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收获了不少珍贵的“果实”——过程中的快乐与困难、队员之间的团结一致、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村民的淳朴民风…满满的期待拉开了暑期社会…
和青岛科技大学一起保卫母亲河
保卫母亲河DefendtheYellowRiver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学生组织“同饮黄河水,共护母亲河”实践团进行调研。团队…
学知识战病毒,习武术强体魄 ——华南师范大学梦照星湾队线上开展 “防疫卫生”和“传统武术
为加大初中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程度,助力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扩大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播力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2022年7月14日下午14时30分,华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梦照星湾实践服务队线上开展“防疫…
既白线上云支教感悟篇(13)
作为一名大学生,让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此次的三下乡之旅,我不仅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同时还在实践中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支教和画墙绘是我们三下乡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
南药科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队之巴戟天功效
巴戟天是一种能补肾壮阳强壮筋骨,而且能祛风除湿的中药材,它是四大南药之一。平时它也能当保健食材供人类食用,能滋补强壮身体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在有些地区人们喜欢把它叫做南国人参,巴戟天的功效还有…